昨日,一位北京 朋友 打电话告知,她要辞职回江苏了。我年龄大这位小 朋友 仅仅20岁,因为业务上原故认识,因为话很投机便成了忘年交。她是一位有能力和才华的年轻人,毕业不到两年,职位做到了业务 经理 级。去年,因为他的能干被调到北京总部工作,职位一再升迁。按照这个趋势,她 事业 前途不可限量。按理说,这样的 事业 趋势,她应该很 珍惜 和很 努力 才对。或是,明明是干得好好的,怎么说离开就离开呢?
选择离职肯定有她的理由,但是,进入北京工作的 机会 并非每一个人都有,仅仅因为不适应或者别的不是原则上的什么原因,选择离开是否有点冲动?作为 朋友 我也不好再说什么。类似 朋友 这样的事情,在我所在的单位也经常地遇到。比如说,有一个员工一天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要找我谈。其意是想离职换一个环境干干。我问:“你为什么要离职?”。他告诉我,既不是公司不好,也不是工作不 开心 ,只是想换一个环境。我说:“你想追求什么?等你想好了再来找我吧”。大约过了一个星,这位员工找我了,告诉我决定留在公司,因为他想追求 事业 上 成功 。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在 事业 上有所建树,工作上能得到 领导 的认可别提有多 满足 ,至于工资多少已不重要了。看看现在的刚刚从 大学 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心里想的过于现实过于急于求成,让我特别的看不懂。我这样说,并非是求全责备,只是希望年轻的员工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在这个世界上,毕竟金钱不是 人生 的唯一。
当然,作为一个 领导 ,也需要时常三省吾身。平常中,我最怕签的字就是员工的离职申请。每每这个时候,我心里五味杂陈,作为一个总 经理 为何没能让员工把心安下来,是制度上的原因还是工作上原因?我时常在叩问自己。
最近我看到一份资料,我觉得比较客观地反映时下 职场 一些人的状态。在一次有关最佳雇主的调查里,给被调查企业的员工这样一道题:如果把你所在的 团队 比作西天取经的队伍,你认为自己扮演的角色是:A、孙悟空B、猪八戒C、沙僧。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员工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孙悟空,剩下的大多选沙僧,选猪八戒的只有百分之十几。把这个问题交给了老板们回答,让他们评价自己的下属属于哪一类的更多,不出所料,答案正好反过来,老板们认为员工中最多的是猪八戒,其次是沙僧,孙悟空最少。老板们是对的,他们的看法比起大家的自我认识显然更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