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国内唯一实行私车牌照限额拍卖的城市,从1994年起,上海车牌拍卖每月举行一场,每次投放5000-10000不等的牌照额度。近年来,上海车牌的拍卖成交价格持续升温且有"居高难下"的趋势,虽然曾经出现过两次接近1万元左右的中标低价,但平均中标价始终在3万-5万元间徘徊,上海市民也因此将车牌戏称为"史上最贵铁皮",不少为省钱而改挂外牌的车主,对这张"最贵铁皮"更是又爱又恨。
本报记者不久前接到读者报料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一位老师近年来潜心研究私车牌照拍卖的规律,根据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掌握了如何以"相对最低"的中标价拍到牌照的窍门,2008年和去年年底,这位"拍牌哥"两次牛刀小试:分别以8100元(2008年1月)和10600(2010年12月)两个"地板价"拍得牌照,根据记录,2008年1月和2010年12月的最低成交价分别8100元和10400元。"拍牌哥"是不是真的找到了牌照拍卖的"九阴真经"?
"拍牌哥"现身说法
"拍牌哥"的真名让人过目难忘,他叫攀登,目前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副教授。他在给记者的邮件中写道:2008年1月和2010年12月,我分别以8100和10600两个相对很低的价格拍到了车牌,同事和朋友纷纷请教,下面我把我的分析做一概要阐述。
由于成交价以最后一个投标价格为准,而与之前的投标价无关,因此在修改时段的投标,最为重要。如果最低中标价低于你的心理价位,无论你的首次出价高于或低于最低中标价,你都希望在投标结束前,将自己的出价修改为比最低中标价略高。由于正负300元的修改范围相对于动辄数万元的车牌价格过于狭小,几乎没有人会在意300元的差异,因此,第一最优策略是在投标结束(11:30)前的一瞬间,投出比当时最低可成交价格高300元的价格。修改价格早了可不行,因为你对投标价格的修改同时,也会让最低中标价和价格修改范围变动,使得别人在之后的投标更占优,而你虽然修改了出价也无法中标。因此,虽然在后一时段修改出价的机会有两次,但是只需使用一次。
那么,是不是只需在意修改阶段的出价,而首次出价无所谓,甚至只是象征性地只出100元就可以了呢?对那些只想以接近最低中标价购买车牌、而不急于购车的投标人来说,的确如此。而对那些急于购买到车牌的投标人来说,不是。根据三年来的观察,通常只有在拍卖结束前的一两分钟修改出价,才有可能以接近最低中标价购买到车牌,而几乎所有的投标人都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内修改价格,导致电脑网络严重拥堵,大多数人无法完成修改出价,只有少数人成功。在投标结束前的最后时刻完成修改出价成为一件碰运气的事情,那么急于上牌,想提高中标概率怎么办呢?虽然价格修改阶段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但是大多数人对出价的修改集中在结束前的几分钟,因此拍卖结束时的最低中标价与首次出价结束时的最低中标价差距不大,根据经验,大概在两、三千元。
所以,如果在首次出价结束前投出一个比当时最低中标价高几千元的价格,中标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判断供求比很重要
"主要是运气好。"就"拍牌哥"的现身说法,记者采访了多位拍牌参与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如上。
从理论上讲,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2008年1月的那次,牌照数量有16000个,投标人数20539人,供求比大约在1:1.25,基本算是供求平衡。而且由于是规则修改后的第一次,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规则,网络一度瘫痪,客观上减少了投标者。而到了2008年2月,在低价刺激下,供求比猛增到1:7,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迅速反弹。随后几年时间里,供求比大多维持在1:2左右,因此价格也居高不下。而去年12月底的那次,牌照数量有9000个,投标人数11224人,供求比又再次回落到1:1.25。于是,万元低价再现江湖。
对此,攀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牌照价格与投放数量和投标人数相关。但是,他认为,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如果说第一次他投标有运气成分,去年年底的那次出手,是建立在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之上的。因为去年1到11月的牌照价格最低在37800元,11月甚至出现了2010年一年的最高点44900元。攀登当时判断,国内车市正在逐步趋稳,有买车上牌意愿的总人数在减少;另外,再减掉害怕高价转投外地牌照的人、观望的人,12月参与投标的人数可能会有大幅下降。那么在当月牌照数量并未减少的前提下,价格可能会回落,因此可以做一次尝试。
网络拍牌"真经"也不赖
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攀登说的攻略有可取之处吗?为做一番比较,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位网名叫"小老虎不吃人"的网友所发的拍牌"九阴真经","真经"后面还有很多网友的跟帖,不少都是网友从"真经"中获益后特地跟帖表示感谢的。
这位"小老虎"在"真经"里罗列了很多拍牌技巧———"首次出价时段尽量出低价,如100元。""第二次出价时段,前29分钟20秒都是垃圾时间,你要做的就是观察和等待,后40秒才是决定整次拍牌成败的关键点。""以11时29分20秒的最低可中标价为基准点,加价500元(当参加拍牌的总人数是额度数量的2倍以上时请加600元)填入投标框,重复输入第二遍,按确认。在新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好'验证码',观察左边的允许投价区间是不是已经符合你刚才投的那个数值,一旦符合,立刻按投标。"
与攀登自述攻略相比,其实两位的目标都很明确:最优策略是在投标结束(11:30)前的一瞬间出价,至于之前的价格其实都是浮云。说穿了,也就是最后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内,大家拼运气,抢跑道。当然,攀登的建议是,谨慎起见为了拍到牌照,在原本并不重要的首次出价结束前,你可以投出一个比当时最低中标价高几千元的价格,中标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当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两位都提到要用快而稳的网络;其次是投标用的机器,最好是配置高且没有杂七杂八程序的机器。拍牌时最好暂时关闭防火墙之类的防护程序。
游戏规则有待改进
事实上,随着各地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挤加剧,一直有传闻说其他城市可能借鉴上海的拍牌制度。而北京今年开始的牌照摇号,也引发了人们对类似机制的猜想。制度有没有规律可循,制度的存废改进都是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目前上海实行的牌照拍卖制度,有学者认为,虽然"最贵铁皮"是无奈之举,但谈到其中具体的游戏规则,还是缺陷不少:首先,无法形成均衡有效的价格。从每个月的最低中标价格走势,大家基本就可以看到这个规律,成交价基本遵循一个"逐月小幅递增、某个偶然月份暴跌"的模式。其次,公平高效的拍卖机制,无需投标人如此繁复地考虑投资策略,只要说出"真话"(投出自己的真实心理价位),就有机会实现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更让人垢病的是,目前每月的私车牌照拍卖,直接后果是养肥了一大批黄牛党。大多数投标人都是平生第一次参与拍卖,对规则的掌握肯定不如"久战沙场"的黄牛,黄牛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