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材培养的新型模式,也是产教融合的体现。现代学徒制结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并利用高校系统教学方法,将企业、学生及学校三方连接在一起,在推动高职毕业生与企业岗位无缝衔接上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现代学徒制中,高职学生同时兼具了学生和学徒2种身份,学习的环境包括学校和企业,学习的对象不仅有本校的教师还有企业相关岗位的技术师傅。此外,高职学生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经营过程,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先进技术,行业发展方向与趋势,与行业前沿技术信息保持密切的联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可见,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对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材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现代学徒制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1企业参与度
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企业分离出一部分优秀员工定期开展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并提供与岗位相关的设备支持,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指导师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进行评价与反馈。在校高职学生的实践水平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部分企业对在校生提供学习岗位一直存在一定的顾虑。而且在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工作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并向合作学校进行反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在教学奖励和补贴不高的情况下,员工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减少了企业员工投入常规工作的时间。
被选为指导师傅的企业员工,一般是企业中理论和实践技能较好的师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优势资源,对经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参与企业培养的高职学生毕业后留用问题得不到充分保证,企业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不一定会为该企业所用。因此,大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热情并不高。
1.2学校教学内容与新产品更新
汽车行业更新速度快,新车型的推出间隔时间短,各汽车企业都在追求和研发新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对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论教学存在学科化的问题,学生对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把握及其综合运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对各项独立学科的综合理解还需要在实践中磨合。教学设备方面,实训室的设备相对比较基础,与各企业不断更新的设备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无法直接上岗工作。
2 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促进专业人材培养策略
2.1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是现代学徒制有效开展的基础。高校要吸引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不能只看到企业可以给高校学生成长带来的助益,更要思考如何在合作中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实现对企业的反哺,达到企业、学生、高校三方受益的效果。高校优秀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把最前沿的技术带回学校促进教学内容的扩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在项目研究方面可以给企业的研究小组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企业进行产品研发需要高校的帮助时,高校应积极主动配合,允许企业借用高校的资源,包括师资与图书资料等。
高校教学质量要提高,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鼓励企业定期安排优秀员工进校园给学生讲授行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使学生们与行业信息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让企业参与到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共同研发教材和课程,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做到毕业生与企业岗位无缝衔接。
2.2明确激励机制,提高校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高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员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超过普通班级的教师和企业其他的员工,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效果。因此,为了激发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和企业应当共同制定出适宜的奖励机制,给予参与指导工作的老师和企业员工一定的补贴,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人员可以增加额外的奖励。
2.3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开放的校企学习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高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过程中,以科技力量带动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课题。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让广大的师生与企业员工可以实现网络交流与学习,学校也可以开设网络课程,让学生与企业员工根据自身学习上的不足选择相应的课程,及时补充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3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无疑是培养专业汽修人才的有效方法,虽然这种模式还面临着各种挑战,且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探索,但以后对企业乃至对汽修行业的发展,肯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