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柴油机技术
大功率增压柴油发动机烧机油的预防
来源:汽车维修  作者:佚名  2016-07-11 09:30:04

    二、大功率增压柴油发动机烧机油的诊断
    1.废气涡轮增压器
    发动机烧机油,但同时动力下降不明显,油耗增加不明显,拆下发动机进气管时,从废气涡轮增压器开始一直到发动机进气管口的内表面附着机油,说明发动机烧机油是由于涡轮增压器轴和轴承配合间隙过大造成的。
    2.气门杆与气门导管
    仅在发动机气缸盖进气道口表面附着机油,说明气门杆与气门导管处配合间隙大,发动机机油顺着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间隙进入发动机燃烧室。
    3.发动机活塞与气缸
    发动机烧机油,同时出现动力下降明显,油耗增加,行驶过程中冷却液温度偏高,发动机起动困难,用气缸压力表测量发动机气缸压力时各缸气压均偏低。发动机加注机油口盖处附着大量机油,说明发动机活塞与气缸磨损严重,发动机烧机油是因为发动机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过大造成。

    4.空气压缩机
    在发动机以 75%转速运转 5min以上,气压表气压远低于 4.5kgf/cm2;在汽车长时间行驶停车后,空气压缩机到湿式储气筒之间的高压气管温度高,严重时空压管会出现冒烟现象,放储气筒内的水时有大量机油排出,说明发动机烧机油是因空气压缩机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过大造成。

    三、大功率增压柴油发动机烧机油的修理
    1.废气涡轮增压器
    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和轴承配合间隙过大造成漏机油,一股修理方法是采用更换新废气涡轮增压器,由于增压器是增压柴油发动机重要精密件之一,标准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影响大,所以采用更换新增压器的方法更为可靠;如果对废气涡轮增压器进行修理,虽然维修成本低,但技术要求难保障,其次维修时间长,影响汽车运输效率。

    2.气门导管与气门杆
    将发动机气缸盖侧置于平板上,把气门拉出 1/4 杆长度,在气门头部圆柱面上用百分表检测气门头部上下摆动量,其摆动量小于修理标准时,更换气门油封;其摆动量大于修理标准时,不但要更换气门油封,同时还要更换气门和气门导管。在更换气门导管时应检查气门导管承孔内圆直径和表面粗糙度,气门导管承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压入气门导管,压入气门导管时应注意气门导管压入承孔中的长度要与原标准一致。

    3.发动机活塞与气缸
    大功率增压柴油发动机目前广泛采用湿式气缸套,当发动机气缸套出现明显磨损、拉伤、起台阶;活塞裙部磨损严重、拉伤;活塞环槽严重磨损;活塞环折断等情况时,大多采用同时更换气缸套、活塞、活塞环和活塞销的换件修理法进行修理。在采用换件法进行修理时,首先应检查发动机活塞与气缸套的配合间隙是否符合标准;活塞环的侧隙、背隙、开口端隙和活塞环与气缸套的密性能等是否符合标准。检查合格后的活塞、活塞环、气缸套和活塞销才能进行装配。在进行装配前应对发动机气缸体气缸套承孔进行清理,去除气缸套承孔内的杂质并清洗干净,干净清洁的气缸套承孔是发动机修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发动机修理质量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气缸套密封圈套装在气缸套上时,要防止气缸套密封扭曲,避免气缸套装入气缸套承孔中后,气缸套密封圈变形而漏液。气缸套压装入气缸体气缸套承孔中后,气缸套上端平面高出气缸体上平面的量应达到修理标准。若经检测发动机活塞、活塞环、气缸套的技术参数仍然在使用范围内,那么修理时只要清除积碳,将经过清冼吹干后的活塞、活塞环重新装复,也可以解决发动机烧机油。因为活塞上有过多积碳会导致活塞密性下降而使发动机机油上窜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上述事项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应该做到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只有在发动机修理中认真去做,去履行才能保障发动机的修理质量。

    4.空气压缩机
    在对空气压缩机进行修理时,首先拆下空气压缩机气缸盖,摇转发动机曲轴使空气压缩机活塞下行到下止点,检查空气压缩机气缸内表面,空气压缩机气缸套内表面出现起槽、拉伤、起台阶时,采用更换新的空气压缩机总成来解决上机油问题;如果空气压缩机气缸套内表面不起槽、无台阶,气缸套的内径尺寸、圆柱度还在使用范围内,那只需拆卸空气压缩机,清除空气压缩机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套内的积碳,重新装复就能解决空气压机上机油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 好的评价
      0%(0)
  • 差的评价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559.082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