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在驾驶农用机动车高速行驶,忽然发现前方有情况需要立刻停车,可是在踩刹车的时候,才发现刹车失灵,那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农用机动车的制动系统关系着车主的安全,这一点已经为广大车主所熟知,但对于制动液却是知之甚少,许多车主往往是买回新车直到车辆损坏都没有注意过,更谈不上检查和更换。
每个生产厂家都对其生产的车辆规定了制动液的更换时间和里程。一般来说,同一车系中的车型,更换时间和里程标准基本相同。维护车辆安全机件时,一定勿忘检查制动液。
一、制动系统的维护检查
1.定期检查制动液高度。若制动液液量不足会使空气进人,制动会变得不灵敏。因此,最好每月定期检查制动液液面高度,注意制动液液面是否出现明显下降,品质是否变差,如果是,就应及时添加或更换制动液。
制动液的收纳罐为半透明树脂制品,罐子如果脏污只需用布擦拭,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目视检查。制动液应达到收纳罐的基准线,若制动液比前一次检查大量减少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发生漏液。如果液量减少而进人空气,就不能有效制动。
2.制动蹄片和制动鼓是有使用寿命的,当它们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更换。一般制动鼓的寿命大约是50 000 km,制动蹄片的寿命在30 000 km左右,但是具体情况还要看车主的操作情况。制动蹄片最好是每10 000 km检查一次。每10 000 km检查一次制动液。制动液一般是每行驶50 000 km就应更换一次,若长期在潮湿地区行驶,换制动液周期要适当缩短。
3.仔细检查异常情况
(1)在车辆托底时,很有可能会碰到制动液管。制动时,车辆明显向左或向右跑偏;将制动踏板踩到底,但制动效果不明显,并且连续踩制动踏板效果也无改善。车辆托底后踩几脚制动,下车检查一下油管有没有变形或者漏油;
(2)车辆跑偏是前轮制动不同步所致,极易因左(右)轮制动而发生事故,必须马上到修理厂进行制动调校;制动效果很弱,有可能是因为制动系统内混有气体,需要到专业的维修站修理;如出现踏板过软、行程过长等问题,也要注意到维修点进行检查。
(3)维护中应该对制动系统进行仔细检查,检查制动管路是否有磕碰、损伤和泄漏情况,因为车辆行驶时,飞溅起的石子打到底盘的制动液管上,会导致制动液泄漏或制动失灵,如制动液管被磕扁后,还会导致单个车轮制动失灵。
二、制动系统空气的排出
1.系统管路进入空气的原因
农用机动车液压制动系统是靠油液传递动力的,若空气进人液压系统,因其可压缩性,会导致制动系统制动效能大大降低。制动管路内有气体的常见原因如下:
(1)虽然液体制动系统在理论上说是密封的,但事实上,有细微的渗漏部位是难免的。如果车辆停放较长时间,就会发现有气体渗漏进人制动管路。
(2)随着环境气温的升高,制动液受热,并在制动管路内进行气化,产生出气体。
(3)制动管路内气体逐渐增加,就会使制动轮缸的活塞推动制动蹄的力量减小,制动时会感到软绵绵的。
2.系统管路中空气的排除
如果管路内储存空气量很多,不仅会使制动踏板行程增大,甚至会使制动失灵。为此,必须将混人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彻底排除。当总泵油室制动液面降得很多,或者拆开管路时,由于空气进人液压系统,制动将会发“软”而无力,影响制动效果。
(1)为使液压系统工作可靠,必须在分泵处进行放气,因为制动总泵离各车轮的分泵远近不同,制动液管路越长,渗人空气可能越多,所以放气总是先从液压管路长的地方开始,一般的放气顺序是: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前轮各有两个分泵,放气时先下后上。
(2)排气作业要由两个人协同进行,一个人负责反复踩下制动踏板,另一个人进行排气作业。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手柄。启动发动机,并保持其运转状态,直到真空度充分升高为止。
(3)检查制动液储液罐内的液面,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以排气作业完成后储液罐内仍有制动液为准。
(4)从离主缸最远的车轮制动轮缸开始,由远到近按顺序排气,顺序为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
(5)从放气螺钉上拆下放气螺钉护罩,把放气螺钉端部擦净;将放气用软管接到放气螺钉上,软管的另一端放人容器内。
(6)反复踩下制动踏板,并保持被踩下状态。拧松放气螺钉,将带气泡的制动液排人容器内,并迅速拧紧放气螺钉;慢慢抬起制动踏板,反复进行上述作业,直到从放气螺钉内排出的制动液中没有气泡为止,排气过后,重新装好放气螺钉护罩。
(7)在排气过程中,要注意储液罐内的制动液液面高度,及时补充,以免空气进人。
(8)补充时,不可使用排气放出的制动液。
(9)对各车轮都进行排气后,要检查储液罐内的液面高度,按要求加足制动液。
(10)不能混用其他牌号的制动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