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机械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中,有的农机手由于对相关的机械原理和知识不甚了解,因而往往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自己没有掏到多少便宜,反而缩短了农机的使用寿命,甚至由此引发严重的机件事故。下面举几个因小失大的例子,供农机手参考。
1.凑合使用。有的农机手明知某个机件已经严重磨损,或者有其他毛病,但是为了省钱,该换的零件不换,总想凑合着再使用几天,等到农机实在转不动了再修理。这种“驴不死不卸套”的做法,往往酿成严重的事故。某县农机手谢某驾驶一辆低速货车,打算运完客户急用的几车红砖后去检修,不料在运砖途中方向机失灵,车辆翻入几米深的路基下,造成左大腿粉碎性骨折,住院几个月,用去医疗费1万多元。由此可见,那种“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做法,并不会“多滚几圈多进账”。
2.自行改装车辆。有的农机手为了多拉快跑,增加经济收益,自行对车辆进行大改装,例如加大传动速比、增加钢板弹簧的数量等。一位李姓农机手自己为低速货车加装了几片钢板弹簧,在一次运输水泥途中,后半轴突然折断,车辆翻入深沟中,造成同车的儿子受重伤,低速货车损毁。此事虽然发生在产品“三包”期之内,但是由于用户擅自进行了改装,对于李某提出的赔偿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不给予支持。
3.新车辆不经磨合。有的农机手致富心切,从农机公司新购低速货车的回程就装满一车货。他们急于求成,老想趁车新赶快捞回投资,认为那种“负荷由小到大、转速由低到高、必须更换机油”的磨合是耽误时间、浪费油料和减少收入的做法。但是据试验,经过磨合的发动机与未经磨合的发动机相比,其使用寿命要高出2.5倍。因此,农机手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磨合,不要做那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4.冬季不做预热。有的农机手为了省油和节约时间,在严寒季节使用农机时,发动机一经启动,就立即带负荷作业,这样做对发动机的危害极大。因为发动机刚启动,机体的温度比较低,润滑油仍然处于冷凝和稠化状态,难以在各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很多部位处于干摩擦状态,此时带负荷作业,零部件的磨损速度特别快。据有关部门试验,柴油机在水温30℃以下负荷作业,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的磨损量是正常水温时的5-7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从70℃开始,每下降10℃,耗油量增加2.5%。
5.不清洗润滑油道。在一般情况下,新柴油机工作100 h后应当清洗油底壳和润滑油道,并且更换新机油,以后每运转200 h再次清洗和换油一次。有的农机手怕麻烦,同时为了节省清洗用油,在例行保养时,常常不清洗润滑油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润滑油道内积存了许多废旧机油,随着润滑油的循环流动,旧机油与新机油混合在一起。由于旧机油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这些酸性化合物将加速新机油的氧化过程,并且产生腐蚀作用,使新加入的机油很快被污染和变质。因此,农机手在更换新机油时,一定要清洗机油滤清器、油底壳和润滑油道。
6.不按时按号保养。有的农机手认为,《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例行保养规定过于繁琐和保守,不必那么认真。殊不知,不按时进行维护保养,对发动机以及底盘造成的“内伤”是肉眼看不到的,故障也一时间表现不出来。一味追求节约维护保养的支出,必然会带来日后更多的修理费用。
7.随意拆除厂方铅封。有的制造厂在机动车的某些敏感部位(例如高压油泵的最高转速限定螺钉)做了“铅封”,并且禁止用户拆开这些铅封,否则由此产生严重质量事故,厂家不认账,不负责赔偿。可是有的用户对这一特殊规定不以为然,总想拆开铅封调试一番,看能不能减少一点油耗。厂家之所以规定用户不准拆开铅封,是因为按目前用户的使用条件和技术水平,往往收不到满意的效果,产品性能可能越调越糟。既然如此,用户又何必冒着巨大风险(包括丧失索赔权)去鲁莽拆除铅封和盲目调整敏感部位呢?
8.随意增加主动皮带轮直径。小型农用拖拉机一般都采用三角皮带传动装置,把动力传递给变速箱,其皮带轮的结构、尺寸都是按一定传动比经过周密计算,精心设计的,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换。有些小型拖拉机为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出厂时常有备用不同规格的皮带轮,驾驶员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按使用说明书规定,合理选用。切不可随意改动,以免造成相关零部件的损坏,或安全隐患。
9.堵塞平衡孔。四冲程柴油机都有与大气相通的平衡孔,小型农用拖拉机的平衡通气孔一般是在齿轮室盖上,用一根塑料管与进气管相通。塑料管使用一段时间极易老化破裂,此时应及时更换,而有些驾驶员不了解平衡通气孔的作用,把小孔用木楔堵死,造成曲轴箱内压力增大,发动机功率损失,机油变质,机件磨损加剧。
相似故障:如何维修及保养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