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极板硫化、自行放电、活性物质脱落、内部短路、电解液消耗过快等是车辆使用中常见的蓄电池故障,对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凡是由直流电动机启动的柴油机,都必须有蓄电池。蓄电池在车辆启动时向起动机提供强大的电流,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释放出去;在车辆启动后又能将发电机多余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蓄电池在使用中常见的故障有:极板硫化、自行放电、活性物质脱落、内部短路、电解液消耗过快等。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因此,了解这些故障的原因,做到正确维护和使用,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
1 极板硫化
由于使用维护不当,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将形成粗大坚硬的硫酸铅晶粒,使蓄电池内阻增加,放电容量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并在极板上有白色的斑点出现,这种现象叫做极板硫化。拆开蓄电池,可以看到极板表面粗糙的沙粒状白色晶体,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
硫化原因:①使用时,长时间连续启动起动机。②已放电或半放电状况下放置过久,硫酸铅从电解液中析出,使极板硫化。③使用新蓄电池时,初充电不充分,极板上的硫酸铅没有彻底清除。④电池内液面太低,极板裸露氧化,再遇到电解液后,生成难溶解的硫酸铅。⑤电解液密度过高,或电解液不纯,化学反应加剧,硫酸铅沉积速度过快,晶粒粗大。
硫化的处理方法:①轻微硫化,以初次充电的第二阶段充电电流连续进行过量充电,至电液产生大量气泡,比重达1.280左右。②硫化较严重时,应首先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两次,再加足蒸馏水,用小电流充电。当比重上升到1.15左右时,倒出电解液,再换蒸馏水继续用小电流充电,直到电解液比重不再上升为止,接着放电,直到容量基本恢复为止,并将电解液比重调到规定值。③硫化严重,应更换极板。为预防硫化,还可每隔三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预防性充电,即比正常充电时间更长,充电更完善。
2 自行放电
正常充足电的蓄电池,在放置不用时逐渐失去电量的现象称为“自行放电”。一般规定,蓄电池每昼夜自行放电率不超过其容量的1%。如超过此数值,即表示该蓄电池有故障。
自行放电的原因:①电解液中有杂质,这些杂质与极板间形成“局部电池”而产生电流,使蓄电池内部放电。②隔板损坏,使极板接触而短路。③蓄电池盖有导电性污物,使正负极桩间短路。④活性物质脱落,使极板底部短路而造成放电。
处理方法:①加注的电解液必须纯净。②蓄电池表面必须经常保持清洁。③对自行放电严重的蓄电池,可进行全放电或过放电,然后将电解液倒出来,用蒸馏水清洗后再加注新电解液进行充电。
3 活性物质脱落
极板的活性物质脱落是蓄电池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但使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逐渐减少,而且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在蓄电池底部,使正负极板之间短路而自行放电。
活性物质脱落表现为:①电解液浑浊,在充电过程中反应尤为明显。②蓄电池容量明显降低。
脱落原因:①蓄电池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使极板过度膨胀。②过度充电,使活性物质松浮而脱落。③充放电电流过大,使极板弯曲而造成活性物质脱落。④活性物质因极板质量差而与栅架接触不良。⑤蓄电池冻结。⑥蓄电池紧固不牢及安装部位不合适,因颠簸造成活性物质脱落。
(3)处理方法:①把蓄电池放电后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进行清洗。洗后注人新电解液,充电后继续使用。②活性物质脱落严重的要更换极板。
4 内部短路
充电时,电解液比重几乎不变,电压始终保持低值,但温度上升快。放电时电压降低很快、容量减少。用高率放电计测量单格电池电压为零。
产生原因:①使用时,大电流长时间放电,造成极板急剧弯曲变形,活性物质脱落。②严重过充电或充电时温度过高,使活性物质脱落。③电解液不纯造成长期局部放电,沉淀物过多。④隔板损坏。
解决办法:拆开蓄电池各单格,极板严重损坏应更换,轻微弯曲可设法压平。取出极板组并浸入蒸馏水中,清洗各单格电池壳底沉淀物,检查隔板,对损坏的隔板要更换。清除后,将极板重新装人蓄电池壳体中,加入较稀的电液进行充电,并用10 h放电率检查充电和放电情况,再进行充电,并调整电解液比重到正常状态。
5 电解液消耗过快
蓄电池液面在短时间内很快下降,电解液过量消耗;表明发生了故障。
故障原因:①启动时间过长,蓄电池以强大电流放电;充电电流过大,电解液过热蒸发。②隔板击穿损坏,蓄电池内部放电,使电解液蒸发。③蓄电池壳体或上盖裂纹,电解液流失。④蓄电池长时间充电不放电,造成电解液消耗加快。
排除方法:如果电解液消耗过快是因为加液口盖未拧紧,口盖上的密封胶圈损坏,封口胶有开裂,蓄电池壳体裂纹等原因造成的电解液漏失,在排除故障后,应补加原来规定比重的电解液,恢复液面正常高度。此时不能只加注蒸馏水,会因电解液密度不足,产生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电解液耗损过快的恶性循环。如果经过检查,电解液过量消耗不是由于以上所列原因造成,则应检查发电机的调节器,将调压值调至正常,以减少过充电现象发生,减少蒸馏水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