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机械工程 > 农机技术
浅谈选用农用机动车润滑脂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07-05 09:26:32

一、润滑脂应具备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润滑脂从早期的钙基润滑脂,逐渐发展到钠基润滑脂和其他各种脂肪酸金属皂制成的一些润滑脂。各种润滑脂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质量要求:

 

1. 应具有较高的滴点。滴点是指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润滑脂从凝固体转变成流体时滴出第一滴润滑脂的温度,是表示润滑脂耐热性能的指标。根据滴点可大致判断润滑脂适用的温度范围,滴点越高,耐热性能越好。其使用温度一般比滴点低 20 ~30 ℃,甚至 40 ~60 ℃才合适。

2. 应具有合适的针入度。针入度是表示润滑脂稠度的指标,即润滑脂硬度的数值。针入度越小,润滑脂越硬。润滑脂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太硬会增大机械的运动阻力,太软会因机械转速高而被甩掉。润滑脂的软硬程度取决于稠化剂的含量,稠化剂含量越多,润滑脂越硬; 反之,则越软。对同一种润滑脂来说,稠化剂含量多,润滑脂粘度也大。

3. 不应存在游离水分。润滑脂中的水分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种是结合的水分,与皂形成水合物结晶,它是润滑脂的结构胶溶剂,起稳定作用,因此对有些润滑脂是必不可少的。但另一种是所不希望有的游离水,它会降低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和化学安定性,削弱了润滑脂的防护性,甚至会引起腐蚀。

 

4. 应具有较低的腐蚀性。润滑脂能有效地粘附在金属表面上,隔绝空气、水分与金属表面接触,保护金属的表面不受外界物质的腐蚀。但是润滑脂本身由于原料、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产物里含有对金属起化学作用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引起金属表面不同程度的腐蚀,因此要求润滑脂本身不含过多的酸性物质。

 

二、润滑脂的品种、牌号

润滑脂的品种繁多,但常用品种有以下六种。每个品种按针入度又有多个牌号,牌号的连字号后的数字越大,说明滴点越高,针入度越小。

1. 钙基润滑脂是用动、植物油和石灰制成的钙皂稠化油,并以水作胶体稳定剂制成。按针入度可分为 ZG - l、ZG -2、ZG -3、ZG -4、ZG -5 等五个牌号。

2. 复合钙基润滑脂是用醋酸钙作为复合制剂,不以水作稳定剂,从而避免了钙基润滑脂耐热性差的缺点。复合钙基润滑脂按针入度可分为 ZFG - l、ZFG - 2、ZFG - 3、ZFG - 4 等四个牌号。

3. 石墨钙基润滑脂是由动、植物油和钙皂稠化N68 机械油,加入 10% 鳞片状石墨调制而成的。石墨是一种固体润滑剂,还是一种填充剂。

4. 钠基润滑脂是由脂肪酸钠皂稠化中等粘度润滑油调制而成的。按针入度可分为 ZN - 2、ZN - 3、ZN - 4 等三个牌号。

5. 钙钠基润滑脂是由脂肪酸钙和钠皂稠化等粘度润滑油制成的。按针入度可分为 ZGN - l、ZGN -2等两个牌号。外观特点: 由黄色到深棕色的均匀软膏状。

6. 锂基润滑脂是由脂肪酸( 硬脂酸或 12 羟基硬脂酸) 和锂皂稠化润滑油制成。按针入度可分为 ZL- l、ZL - 2、ZL - 3、ZL - 4 等四个牌号。

 

三、如何选用润滑脂

润滑脂的品种及牌号多,性能各异,对润滑脂的选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车辆使用的可靠性,但对于润滑脂的选用很少引起使用者的重视。由于选用不当,常常造成某些部件的磨损加剧。如水泵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钢板衬套、传动轴中间支承轴承等,因用不合适的润滑脂容易早期损坏。提醒使用者应重视润滑脂的选用。选用润滑脂的主要依据是润滑点的工作温度、承载负荷和工作环境。

 

1. 依工作温度选用。若对润滑脂影响最大的是工作温度,就应选用合适滴点指标的润滑脂。工作温度越高,选用的滴点也越高; 工作温度低,选用的滴点低。如水泵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轮毂轴承、发电机轴承等均可选用复合钙基润滑脂。

 

2. 依承载负荷选用。若承载负荷对润滑脂的影响最大,就应选用合适针入度指标的润滑脂。承载负荷较大,速度较低的摩擦机件,应选用针入度较小的润滑脂; 承载负荷较小的摩擦机件,应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润滑脂。

 

3. 依工作环境选用。若润滑脂的工作环境较差,直接可与水接触,就应选用耐水性能强的润滑脂。如汽车的钢板弹簧、可选用石墨钙基润滑脂。传动轴中间支承轴承和十字轴承的工作温度虽不太高,但容易与水接触,选用钙钠基润滑脂。为了加注润滑脂方便,可以兼顾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分别选用锂基润滑脂、复合钙基润滑脂或钙钠基润滑脂的任意一种。

关键词:润滑脂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3,636.72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