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架产品及其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通过产品设计与模具设计之间的融合,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制造的难度,减少了修模次数,增大了模具的成功率。
1 产品设计
1.1功能分析
支架是某电器公司的产品,用在φ95 mm的穿线管道中,起到支撑并对若干条电线进行分组的作用。
1.2注塑材料分析
根据支架的应用场合,选用阻燃的PVC材料。
1.3结构分析及设计
通过产品功能的分析,把支架设计成圆形,完成对电线分八组的目的,考虑到PVC塑料的流动性、产品的结构和产品的强度,壁厚定为3 mm,结构见图1。
2 模具结构的设计
2.1模具的排位
产品的产量,属于中批量生产;
单个产品为36 g,厂家注塑机的量程为120 g ;
产品的外形φ95 mm,厂家注塑机允许安装模具的尺寸为470 mm×470 mm×(180~520) mm,
按照模具结构尽量紧凑的原则,综合以上三点,把模具定为一模两腔,模板的外形定为300 mm x 200 mm,模具的动、定模板用P20,模架部分用45#钢,结构见图2。
2.2分型面的选择
根据产品的造型,产品总高20 mm,侧壁厚3 mm,如果选择在顶面或者底面,模具型腔宽3 mm、深20 mm的沟槽,给加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会增加模具的制造成本,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如果分型面选在产品的中间大面上,由于产品两侧为对称结构,产品滞留在动、定模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最终,分型面选在了产品的中间平面,原因有二:(1)产品在管道内部使用,外观要求不严格;(2)通过控制产品两面的脱模斜度,可以改变对称结构双方包紧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在动模型芯侧打一些很浅的凹坑,来保证支架留在动模侧,以顺利实现脱模机构的顶出,结构见图1。
2.3脱模机构的设计
脱模结构用常规的顶针顶出,由于动模侧脱模斜度小,并加上一些倒钩的结构,所以顶针的直径应该尽量大,顶针的数量应该尽可能的多,按照顶出平衡、受力均匀的原则,最终顶针直径8 mm/个,圆形对称分布。包紧力大,顶出力就大,所以顶针顶出处的支架主壁厚增厚为3 .2 mm。
2.4浇注系统的设计
由于产品外观要求不高,进胶形式定为横截面为扁平矩形的侧浇口形式;考虑到单腔的注塑量和PVC的流动性,侧浇口横截面尺寸为3 mm×0. 6 mm,为方便后期产品浇口的修整,浇口长度为2 mm。分流道用φ8 mm的半圆形截面结构;主流道衬套用外径φ12 mm,全长为90 mm的标准件。
2.5冷却系统的设计
根据产品的轮廓和模具的排位,考虑到加工设备的情况,用φ8 mm直孔式的冷却水道,一共四条,两进两出。
根据这些主要结构的确定,模具的装配图如图2所示,通过Pro/E软件的运动仿真,机构动作顺利,模具运作良好。
3 小结
通过产品结构和模具设计的结合,优化了模具结构,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增强了模具的可靠性。现在模具运行正常,产品已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