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殊处理方法
当按上述常规方法处理没有明显效果时,通常说明蓄电池内至少有一节蓄电池“坏死”,或者蓄电池存在严重的“失水”现象,这时先进行如下检查:
对蓄电池充电3~6小时后,用手触摸电池外壳,如果电池烫手,说明这节电池已经坏死;如果电池发热,且温度在40℃左右,说明电池严重“失水”。
接下来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正常。在进行充电时,分别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每次间隔20分钟,如果某一单块电池的电压超过15V,或者始终达不到13V,这说明该块电池有问题。当然也可进行放电检查,停下车后,打开车上的所有车灯,或者接通电机让车空转,让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此时用万用表测量单块电池的电压,如果某单块电池的电压下降较快,并且很快低于10V ,这说明该块电池的极板已软化,蓄电能力下降。
1.加电解液
“失水”严重的蓄电池一般使用时间都超过了2年,这时只补水是不行的,还需要补充电解液。这里所说的电解液实质是稀硫酸,又称蓄电池补充液,如图5所示,在电动自行车配件市场上可以买到,且价格便宜。
若没有蓄电池补充液,也可以自己用浓硫酸稀释得到。市售浓硫酸的密度为1.84,若一份酸加二份水,即可得到密度为1.28的电解液;若一份酸加三份水,即可得到密度为1.21的电解液。
需说明的是,电解液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性能、容量和寿命,当密度小于1.19时(25℃) ,蓄电池的容量会显著下降,内阻也会随之增大,在大电流放电的情况下,会出现蓄电池端电压迅速下降的现象,同时还易使蓄电池在低温时损坏。相反,若电解液密度过高,如高于1.28 (25℃ ),这时不但不能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反而会加速极板的硫化和自放电,并加快极板和隔板的腐蚀。另外,电解液的密度越大,其赫度也越大,蓄电池的内阻也会增大。因此,若要减小蓄电池的赫度和内阻,以提高其容量,减少极板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要保证蓄电池冬季不冰冻,这就必须根据各种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条件合理地选择电解液密度:在没有结冰现象的地区,电解液密度选为1.22~1.24;在冬天最低温度在0~15℃的地区,电解液密度选为1.22~1.26;在冬天最低温度低于0℃的地区,电解液密度选为1.24~1.28。夏天选偏低值,冬天选偏高值。
2.活化处理
活化修复只适合极板软化,以及用常规方法不能修复的蓄电池,而对性能较好的蓄电池不宜使用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实质是一种强化激活手段,处理后的蓄电池的容量提升幅度以及使用寿命,与电池自身质量、极板软化程度和性能有很大关系。活化处理的步骤如下:
先给蓄电池进行过电,参照图3,用电炉丝、灯泡、大功率小阻值电阻等接在单块蓄电池两极上,要求初期放电电流为6A~10A。建议用12V/100W汽车大灯的灯泡作为放电负载,一是其放电电流符合要求,二是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估计电池电压。
当蓄电池电压低于10.5V时(此时灯泡亮度明显下降),停止放电。揭开电池盖板与安全帽,向电池体内注入活化剂,参照图2,每个小孔的注入量约为8ml~10ml。
蓄电池活化剂又称蓄电池修复液,或蓄电池增容剂。目前,市售的蓄电池活化剂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机盐电池修复液,它能使电解液中铅离子浓度增加,从而使电池的容量得到修复,但会造成自放电,修复后电池能使用两三个月;第二种是有机物和络合剂电池修复液,它是通过提高电池电压,加快电解液的化学反应速度,减少电池的自放电,使电池的容量提高,修复后电池可以使用两三个月;第三种是纳米碳溶胶电池修复液,它主要是通过激活电池的活性物质,降低电池内阻,其修复效果较好,修复后的电池能用一年甚至更长。
注入活化剂后需让蓄电池静置一段时间(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好),就可对其充电。对于容量为10Ah~14Ah的蓄电池而言,充电电流保持为7.5A;对于容量为17Ah~24Ah的蓄电池而言,充电电流保持为10A。当电池电压升到12V时,充电结束。接下来,可将蓄电池装到车上试验。如效果不明显,可进行多次充放电操作。
3.拼合
若蓄电池外壳已鼓包或已漏夜,这说明该蓄电池已经坏死,若将其整体扔掉,实在可惜。这时,可检查每格蓄电池的好坏(每格蓄电池的正常电压为2V),将坏的部分锯掉,保留正常部分,如图6所示。
收集多块这类蓄电池后,就可进行拼合,如图7所示,使之电压、电流满足要求,从而达到修复蓄电池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