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硬盘低级格式化
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硬盘做“低级格式化”,所使用的工具也有以下几种:
(1)厂家提供的专用设备;
(2)厂家提供的软件工具;
(3) DM工具;
(4)主板BIOS中的工具;
(5)Debug工具;
(6)专业软件。
不同的工具所做的低级格式化处理对硬盘的作用各不相同。对于低级格式化,说法各有不同,有些人觉得低级格式化可以修复一部分硬盘,有些人则觉得低级格式化十分危险,会严重损害硬盘,但是在实际维修中,低级格式化的确是修复硬盘的一个有效手段。
不同硬盘的低级格式化过程相差很大,不同软件的低级格式化过程相差也很大,接下来主要介绍低级格式化过程可能进行的工作。
1.对扇区清零和重写校验值
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每个扇区的所有字节全部置零,并将每个扇区的校验值也写回初始值,这样可以将部分缺陷纠正过来。例如,由于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不对应,通常就被报告为校验错误(ECC Error)。如果并非由于磁介质损伤,清零后就很有可能将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重新对应起来,而达到“修复”该扇区的功效。这是每种低级格式化工具和每种硬盘的低级格式化过程最基本的操作内容,同时这也是为什么通过低级格式化能“修复大量坏道”的根本原因。另外,DM中的清零操作与IBM DFT工具中的Erase操作,也有同样的功效。
2.对扇区的标志信息重写
对于多年前使用的老式硬盘(如采用ST506接口的硬盘),需要在其低级格式化过程中重写每个扇区的标志(ID)信息和某些保留磁道的其他一些信息。当时的低级格式化工具都必须有这样的功能。
3.对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并尝试替换缺陷扇区
有些低级格式化工具会对每个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如果发现在读过程或写过程出错,就认为该扇区为缺陷扇区。然后,调用通用的自动替换扇区(auto-matic reallocation sector)指令,尝试对该扇区进行替换,也可以达到“修复”的功效。
4.对所有物理扇区进行重新编号
对所有物理扇区进行重新编号,经过编号后,每个扇区都分配到一个特定的标志信息。编号时,会自动跳过P-list中所记录的缺陷扇区,使用户无法访问到那些缺陷扇区。如果这个过程半途而废,有可能导致部分,甚至所有扇区被报告为标志不对(Sector ID Not Found, IDNF)。注意:这个编号过程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的,如果某些低级格式化工具按逻辑参数来进行低级格式化,是不可能进行这样操作的。
5.写磁道伺服信息,对所有磁道进行重新编号
有些硬盘允许将每个磁道的伺服信息重写,并给磁道重新赋予一个编号。编号依据P-list或TS记录来跳过缺陷磁道(Defect Track),使用户无法访问(永远不必使用)这些缺陷磁道。这个操作也应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
6.写状态参数,并修改特定参数
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级格式化过程是否正常结束,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低级格式化,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士通IDE硬盘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级格式化过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下面来看看一些低级格式化工具对磁盘做了哪些操作:
(1) DM中的低级格式化。进行了1和2操作。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明显。
(2)低级格式化进行了1、2、3操作。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行D、E和F的操作。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级格式化工具。由于大部分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进行1、2、3、4、5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用明显,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4)专业的低级格式化工具。专业的低级格式化工具,在操作时,通常配合伺服测试功能(找出缺陷磁道记入TS),介质测试功能(找出缺陷扇区记入P-list),使用的是厂家设定的低级格式化程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个特定参数模块中),自动调用相关参数进行低级格式化。一般不对缺陷扇区进行替换操作。低级格式化完成后会将许多性能参数设定为刚出厂的状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