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电脑技术 > 电脑维修教程
图解电脑硬盘维修及数据恢复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4-03-28 10:25:40

    1.2硬盘的性能参数
    1.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 MB,因此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是个人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其容量就决定着个人计算机的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硬盘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早期的硬盘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为单位,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而现今硬盘技术飞速的发展数百千兆容量的硬盘也以进入到家庭用户的手中。硬盘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250GB、3000B、320GB、50OGB、64OGB、75OGB、1000GB、1. 5TB、2TB。硬盘技术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其实,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2.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min。
    现在主流的硬盘按接口分主要有IDE硬盘与Serial ATA硬盘,转速有4500转、5400转、7200转和1万转,至于SCSI接口的硬盘及某些串口硬盘,一般都已达到了10000r/min以上。
    3.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
              平均访问时间二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越小越好,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12ms之间,而SCSI硬盘及串口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称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4.数据传输率
    数据传输率( Data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为16. 6MB/s,而U 1 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 3MB/s或更高。
    SerialATA接口的硬盘外部理论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150MB/s - 300MB/so硬盘受于机理的限制,内部传输速度平均为60MB/s左右。
    这些只是硬盘理论上最大的外部数据传输率,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是无法达到这个数值的。
    5.缓存
    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RAM Cache)一样,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正常情况下,硬盘在接通电源之后,都要进行“初始化”(也可以称为“自检”)。这时,会发出一阵自检声音,这些声音长短和规律视不同牌子硬盘而各不一样,但同型号的正常硬盘的自检声是一样的。这些自检声是由于硬盘内部的磁头寻道及归位动作而发出的。那么为什么硬盘刚通电就需要执行这么多动作呢?简单地说,是硬盘在读取的记录在盘片中的初始化参数。
    硬盘的基本参数包括品牌、型号、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系列号、缓存大小、转速、S. M. A.R.T值等。其中,一部分参数就写在硬盘的标签上,有些则要通过软件才能测出来。但是,这些参数仅仅是初始化参数的一小部分,盘片中记录的初始化参数有数十甚至数百个。硬盘的CPU在通电后自动寻找BIOS中的启动程序,然后根据启动程序的要求,依次在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读取相应的参数。如果某一项重要参数找不到或出错,启动程序无法完成启动过程,硬盘就进入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下,用户可能看不到硬盘的型号与容量等参数,或者无法进入任何读写操作。近来有些系列的硬盘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出现类似的通病,例如,Fujitsu MPG系列自检声正常却不认盘,MAXTOR美钻系列认不出正确型号及自检后停转,WD BB EB系列能正常认盘却拒绝读写操作等。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硬盘有不同的初始化参数集,以较常见的Fujitsu硬盘为例,简要地讲解其中一部分参数,以便使读者理解内部初始化参数的原理。
    通过专用的程序控制硬盘的CPU,根据BIOS程序的需要,依次读出初始化参数集,按模块分别存放为69个不同的文件,文件名也与BIOS程序中调用到的参数名称一致。其中部分参数模块的简要说明如下。
    ①DM:硬盘内部的基本管理程序;
    ②-PL:永久缺陷表;
    ③-TS:缺陷磁道表;
    ④-HS:实际物理磁头数及排列顺序;
    ⑤-SM:最高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⑥-SU:用户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⑦ CI:硬件信息,包括所用的CPU型号、BIOS版本、磁头种类、磁盘碟片种类等;
    ⑧-FI:生产厂家信息;
    ⑨-WE:写错误记录表;
    ⑩-RE:读错误记录表;
    11-SI:容量设定,指定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容量(MAX LBA),转换为外部逻辑磁头数(一般为16)和逻辑每磁道扇区数(一般为63)。
    ZP区域分配信息,将每面盘片划分为15个区域,根据各个区域上分配的不同的扇区数量,从而计算出最大的物理容量。这些参数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户访问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0磁道之前,可以认为是在负磁道的位置。可能每个参数占用一个模块,也可能几个参数占用同一模块。模块大小不一样,有些模块只有一个字节,有些则达到64 KB。这些参数并不是连续存放的,而是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读出内部初始化参数表后,就可以分析出每个模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然,也可以修正这些参数,重新写回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把一些由于参数错乱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修复”回正常状态。
    如果读者有兴趣进一步研究,不妨将硬盘电路板上的ROM芯片取下,用写码机读出其中的BIOS程序,可以在程序段中找到以上所列出的参数名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 好的评价
      100%(7)
  • 差的评价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73,449.2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