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行位移脉冲来到 G1 电极线时,开关 K被连通,如图 21 所示
这时行位移脉冲来到 G1 电极线上,行脉冲控制着开关 K 迅速接通一次,列驱动电路把相应的图像的像素电信号经过 S1 列电极线及被连通的开关 K 加到了液晶分子上下两边的极板上,并对两个极板并接的电容器 C 充电,如图 21 所示。
加到极板上的电压,在极板间形成电场,电场控制了液晶分子产生位置及角度的变化,在图 21 中看到:液晶的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全部竖立起来,不再是90°的扭曲状态。所以原来穿过液晶屏扭曲 90°,由水平偏振光变成垂直偏振光的光线,又还原成了水平偏振光,由上面的电极板射了出来。但是,此射出的水平偏振光,在要穿过最上面一块偏振片时,遇到了阻力。由于穿过液晶分子层射出来的偏振光是水平偏振光,无法通过最前面的垂直偏振轴的偏振片,光线不能达到穿过液晶屏。现在我们看到液晶屏就成了不亮的“黑屏”。
(3)当行位移脉冲来又离开 G1 电极线时,开关 K又被切断,如图 22 所示
由于行脉冲是逐行触发的位移脉冲,在 G1 电极线只停留约 50 μs,当 G1 电极线上的行脉冲离开后,开关 K立即由断开,两个产生电场的极板就会又失去电压,控制液晶分子的电场又会立即消失,液晶的分子又会回到“自然态”,液晶屏又会变成“白屏”。但是这时并联在电极板上的电容器 C 就发挥作用了,由于行脉冲控制开关接通时,并对电容器 C 充电;充电到像素亮度电平的电压,行脉冲离开 G1 电极线后,开关 G1 即断开,电容器上面的电压继续保持着电极板间的电场强度,控制维持着液晶分子扭曲变化的状态,并保持对穿过偏振光的控制作用。也就是说,尽管行位移脉冲已经离开 G1 电极线,但是液晶屏的亮度继续维持着“黑屏”的亮度状态(参见图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