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严重损伤的修复 车身钢板损伤程度的界定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仍然是以损伤部位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损伤程度,这种判定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 如果在对损伤程度进行界定时,能根据受损位置及程度等实际情况,通过钣金作业时产生的实际工时与喷涂作业时产生的实际工时进行对比来确定损伤程度则较为可取。 这里的大损伤钢板是指面板已发生严重的隆起、凹陷、折损或卷曲等变形,并且对该钢板进行钣金作业的实际工时要等于或大于喷涂作业的实际工时。 对于这类大损伤钢板来说,在同等条件下其遭受横向撞击的修复难度可能要远远大于受纵向撞击。 当车辆受到纵向撞击时,通常间接损伤的钢板会出现大面积的隆起或凹陷, 直接损伤的钢板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摺皱、卷曲等变形。 对这种受到纵向撞击的车辆无论是间接变形还是直接变形,一般不需进行拆卸解体(更换除外),修复时只需要对内部的结构件、加强件及支撑件进行牵拉,同时进行就位修复即可。 这样可有效减少作业时间并有助于板件的应力消除。 利用这种方法对间接的钢板变形一般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而直接的钢板变形还需在此基础上,通过合适的夹具或焊接临时钢片,沿撞击力方向进行反向拉伸。 拉伸时与修复结构件一样,遵循“拉伸-保持-再拉伸-再保持 ”的原则 ,对摺皱和隆起区域进行校正。 整个板件的摺皱和卷曲修复平整后,再对板件的凸缘、边缘、车身线及凹槽等部位进行修整,板件上较为平整的区域最后进行修复。 对于一些受到横向撞击的大损伤钢板, 损伤情况通常比较复杂,产生延展的金属较多。修复该类钢板应尽量小心谨慎,通常应从车身线或凹槽等具有强度的部位开始进行修复,应尽可能使钢板大面积地恢复到原有位置后再进行微小变形部位的修整。修复时可从内部或在车身线、凹槽上焊接一排垫圈,穿上一根钢棒,使用较为平缓的力将损伤部位整体推入或拉出。但是,当撞击力不是直接作用于车身线上时,该部位也可能会由于撞击力而产生变形,这种情况就不能采取上述修复方法了,应首先对直接撞击部位进行修复。 受到横向撞击的内部加强、支撑及结构件发生变形时,面板将会发生严重延展,同时,在整体长度上也会有明显缩短。 修复这类损伤部件很难有简单易行的方法,通常是将面板与内层分离,先将内层变形部位修复到位,然后再将新面板或修复后的面板连接到内层上。 采用这种修复方法时,一定要确保在对内层加强、支撑及结构件修复到位的前提下,再对内外层进行连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故障隐患。 采用这种方法修复车门、发动机盖等部件时,一定要注意在面板与内层的边缘咬合位置每隔一段距离就要进行点焊,否则,会造成整个部件翘曲或疲软,特别是铰链位置,如处理不当,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将出现车门下沉或发出异响等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