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关键
(1)经营模式多样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专业面向的行业不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经营模式也有区别。在汽车后市场中,对高职学生需求量最大的无疑是汽车4S店,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的模式以4S店的模式为主,同时兼顾考虑学生就业岗位的广泛性与职业发展,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情况,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应在以4S店经营为主的基础上,增设一些自动变速器维修、发动机缸体机械加工、柴油高压泵调校检修等实训工作室,方便学生在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印证和实践锻炼。特别对一些传统交通运输类院校,汽车4S店和商用车维护修理应并重发展。从实训基地生产性的要求出发,考虑所在区域的市场情况,为维持基地的持续经营,应拓展多种业务途径或经营形式,包括连锁快修养护、二级经销店、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等。
(2)建店规模的合理性
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持续经营的前提是能实现自我造血,企业要追求合理的利润,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模大小必须从两方面考量,一是学生实训需求,二是市场大小。按本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汽车机电维修班组中,中工以上人员与高职生或学徒的比例不应低于1.5:1,否则会影响到车间维修质量管理。按经验值估算,一个月维修1500台次的中型汽车服务企业,机电维修班组大约只能同时承受10~15名学生实习。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法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工学结合,学生分期、分组、岗位定期轮换等方式才能完成整体课程的实施。如果片面扩大实训基地规模,会造成投入过大,业务量过小而亏损的风险。如强制过多学生同时安排到某一类岗位实习,会造成企业质量和管理问题,最终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和安全隐患。
(3)选址要求与应对
根据调查显示,汽车维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选址问题,首要要考虑交通便利、位置显要等条件。这与目前一般高职院校的建设用地不相符合,需从多方面考虑。一是将直接面对客户的快修保养性质的整车实训车间,建设在校园靠近主干道路的方位,承接其他业务的车间建在学校工业园区内;二是建立“厂中校”,在一些较大的合作公司内建立授课机构;三是直接离开院校,以租赁厂房等形式建立新的企业,当然这要考虑学生管理的可行性问题。
(4)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汽车维修类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持续运行的关键问题是要保证客户的满意度。作为服务性行业,汽车维修生产过程比较透明,客户对车辆维修的时间、维修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实习学生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基本的维修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形象上应弱化实习生的特征,比如工作服与正式员工的统一等。各岗位实习生的数量应以不影响生产正常运作和质量保证的需要为宜,减少众人围观等现象发生。在学生课程安排上,应注意企业整体生产能力的稳定,避免进厂实习人数的变化过大。此外,可考虑利用合作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忠诚客户的进厂服务体验和宣传效应,提升客户认同感,增加客户进厂的机率,从而提高业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