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修人员
我国汽车维修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偏低,缺乏先进的系统的培训,很多维修工来自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养模式,维修工素质低下严重制约着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国家对汽车维修工的管理一直要求持“双证”上岗,即劳动部门的技术等级证和交通主管部门的从业资格证。技术等级证分初、中、高三级,代表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实际能力,从业资格证是进入维修行业的门槛,应在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维修技术三方面考核合格。
技术等级工的培训、考核内容过于陈旧,且在具体执行时有些地方对标准把关不严、管理混乱,个别地方甚至有花钱买证现象,鉴于此,国家劳动部将维修技术人员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档,并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全面提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作用和地位。交通部也将改革汽车维修从业资格证的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模块化考试,针对汽车维修工、电工、饭金工、喷漆工设置不同的考试模块,从事机修的也可考其它三个模块,只要考试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反之亦然,鼓励一专多能,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持“双证”上岗符合行业管理要求,但“双证”在考核内容上又重复,且维修工种的分类也不够科学,喊了多年的汽车机电一体化,机修工和电工仍为两个不同的工种,在汽车维修工的分类管理上,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将机电工的考核内容分为八个模块:发动机修理、发动机性能、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系与车桥、专项和悬挂制动系、电气和电子系统、暖风和空调,哪个模块考试合格就获得哪个模块的维修技师证书,全部八个模式合格,即可获得高级汽车维修技师证书,这种维修工的管理模式简单而富有成效。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带动了汽车维修业的繁荣,维修企业无论选择何种经营模式,配置哪些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都应考虑行业态势的发展,来适应维修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储备尤为重要,因此,还应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今后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