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合理的农机化作业方案,是为了获取农业生产最佳效益,既要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的需要,力求高产稳产,又要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果,还要兼顾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因此,在制定或选择农机化作业方案时,应集中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农机化作业的协调性和农业生产系统综合性的特点,要防止单项农机化作业的简单拼凑。要实现机械作业的协调性和效益的综合性,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1. 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结合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首先要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继承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整套科学的农业技术,因为这是保证农业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也是制定或选择农机化作业方案的原则,真正实现农机化技术与新农艺技术的有机统一。
( 1) 在种植方面,要合理协调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之间的关系。种植制度涉及轮作、复种、间作、套种、清种、直播、移栽、垄作、平作、畦作、厢作等内容,是影响作物全生产过程农机化作业方案的重要因素。从发挥农机化的优势来说,种植制度的规格,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 2) 在水利措施方面合理协调农艺与农机方面的关系。水利措施包含排灌方式、设施、规格等,对作物生产过程的农机化作业方案有较大的影响,应合理选择排灌方式和规格。
( 3) 在施肥方法上合理协调农艺和农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施肥方法是将农家肥当作基肥、种肥、追肥来使用。这对于手工作业方式,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如果要求用机械将农家肥料作为种肥和追肥施用,就不易做到了。精量施肥、精量播种、精量施药等机械化作业方法不仅是为了节约物资,也是为了改善机械化作业的工艺性。
( 4) 在耕地和整地、田间管理、收获作业方式上合理协调农艺和农机之间的关系。由于机械化作业动力较大,作业效率高,所以有可能采取复式作业或联合作业的方式,这对于人力和畜力作业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总的来说,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相互结合、相互适应体现在多个方面,相互结合优劣的最后评价准则是经济效益,所以,实质上是农机技术、农艺技术与经济性相结合,从而达到机械化作业方案的合理性。
2. 农业生产规模与机械化作业方案的关系。农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对制定或选用的机械化作业方案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自家经营的土地规模大小可以用两类指标来衡量: 一类是投入规模指标,如土地规模、劳力规模和投资规模等;另一类是产出规模指标,如产值规模、产量规模和产品规模等。除生产单位规模外,还要看该生产单位内的劳均生产规模对所能获取经济效益的影响。所谓劳均生产规模是指劳动力的平均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国内外实践表明,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工艺的先进性主要取决于劳均投入规模和生产规模的大小; 而机具型号的大小与劳均规模和生产单位都有关系。在劳均规模很大和生产规模也很大的条件下,需要发展大型机械为主的农机化作业; 在劳均规模较大而生产单位规模较小的条件下,需要发展中小型机械为主的机械化作业; 在劳均规模和农户规模都很小的条件下,则主要是畜力作业。
3. 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农机化作业方案的关系。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对农机化作业方案选择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式,按所有制可分为国营、集体和个体; 按生产活动服务形式又可分为机农合一、机农分离和有分有合等。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不同类别,基本反映出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大小和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不同生产规模下其单位作业成本是不同的。
总而言之,农机化作业方案的选择是受到综合条件制约的,在掌握了上述原则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可以选择出比较科学的方案来。有了科学的农机化作业方案之后,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可以节约成本,希望能引起农民读者的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