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育苗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国外的全自动移栽机引进后不能正常使用,同时购买全自动移栽机价格昂贵,对我国的移栽模式又不完全适合。因此,作业效率高的全自动移栽机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得到推广。
( 4) 农机与农艺脱节严重。我国许多机械移栽技术是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研发出来的,发达国家与移栽相配套的育苗技术已非常成熟。而我国与移栽相配套的育苗机具和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适于营养钵苗和盘苗的高效精量播种设备更加匮乏,技术相对落后。在我国,所处地域不同,土壤环境不同,积温多少不同,选用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不同,这些客观的实际情况严重制约了移栽机的应用。
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虽然目前国内研究旱地移栽机的厂家很多,但是市场的认可度并不高,没有所预期的那种热度。只有一小部分客户使用移栽机,但大部分预购客户正在持观望态度,时刻注视着移栽机的发展和变化。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前面所述问题,为了使移栽机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尽快实现产业化,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思考。
( 1) 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移栽机的核心是栽植机构,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其运动轨迹,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试验,然后在试验地中进行大量测试及考核作业,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确定确实行之有效的方案。
( 2) 大学与企业联合研发。大学注重理论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研究,而企业注重的是实际应用效果,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加快移栽机的研制步伐,有利于移栽机技术成果转化,尽快实现产业化。
( 3) 科研部门横向联合。移栽机的发展重点在于科研人员的设计研发,但是一个部门的人员和力量是有限的,设计思路和理念非常相近,设计思路的宽度和广度非常有限,内涵和外延考虑不周。多个科研部门联合起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则能设计出相当完善的移栽设备,同时缩短移栽机的研发时间和周期,让性能优良的移栽设备尽早投入使用。
( 4)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各地域的土壤环境、气候温度、选育品种各不相同,这些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农机是为农艺服务的,在设计研发时,充分考虑并注重这些农艺要求,按照农艺要求来进行设计,把农机设计与农艺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研发出的移栽设备的适用性、适应性、通用性才能更加合理,才能被广大用户所认可。
( 5) 建立移栽技术及移栽设备发展战略联盟。通过成立联盟,把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献计献策,打破地域限制,互通有无,南北互联扬长避短,形成移栽技术发展体系,把移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 6) 国内国际相结合。目前国内先进的移栽设备技术来源于设备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外,他们的先进思路和设计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国外的设备先进性能可靠,但是价格相当昂贵,同时不适合国内的土壤环境、温度气候、种子类型等农艺要求复杂的种植模式。结合国内移栽技术需求现状,学习国外先进设备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然后进行技术再创新,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移栽设备,能大大缩短研发时间,加快研发速度,早日实现产业化。
( 7) 向全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移栽技术的发展是必然实现全自动机械化移栽,把人力从半自动化移栽中解放出来,同时大大提高移栽取苗及投苗频率。半自动化移栽需要人工喂苗,喂苗频率不会大于每分钟 60 次,这是人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间久了就会疲劳,非常容易出现漏栽断苗现象。目前虽然半自动移栽机占主导地位并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但是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全自动移栽机解决了移栽的关键技术———自动取苗、自动喂苗、高频栽植等,因而全自动移栽机将取代半自动移栽机被广泛使用。全自动移栽机的使用对于提高移栽频率,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对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 8) 育苗技术与机械研究相结合。已经有科研人员掌握了国外全自动移栽机相当完善的核心技术,结合国内情况完成了三维制作和运动轨迹动态仿真,并已经进行模拟试验和在小地块试验田中试验测试,性能稳定。工厂化育苗技术现已经引起了重视和广泛关注,并逐步规模化、规范化。育苗要充分考虑钵盘形状、尺寸、基质块以及填充物等,以便于适合全自动移栽机的工作运行情况。
( 9) 政策扶持、社会关注。国家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便利条件,从多方面支持和鼓励移栽技术发展。社会群体也要关心这项事业,加快我国移栽事业的发展,加速移栽机械的研发进程。
5 结束语
实现旱地作物移栽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我国旱地移栽机械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玉米、棉花、甜菜、烟草、甘薯等作物的移栽面积正在逐年扩大。随着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和增值,旱地移栽机械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 育苗技术和耕整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为旱地移栽机械的研发提供了良好条件。从长远发展看,旱地移栽机械,尤其是全自动智能化移栽机械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