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机械工程 > 农机技术
从发展趋势看大马力拖拉机需求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作者:佚名  2015-05-26 09:49:14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事关十几亿人口的衣食住行,因此将农业定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展开大马力施拉机需求相关问题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农业经济的发A事关十几亿人口的衣食住行,因此将农业定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普通机械已经普及,如拖拉机数量已达千万台。但是,从农用机械普及数据中显示,小型机械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而在千万台拖拉机中,大马力拖拉机比例只占到10%左右,这种发展趋势俨然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建设,同时对大规模农机作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基于此背景下,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展开大马力拖拉机需求相关问题的研究。
    1.农田深松深翻作业需要大马力拖拉机
    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必须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有序的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现有耕地单位的作业水平,也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改变现有耕地土壤的质量以及不断创新作物种植方式,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在过去,我国农业生产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即主要是以小型农用机械耕种为主,随着耕种时间的推移,耕种层变得越来越浅,据实际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耕作层只有12 cm左右,耕种层的变浅,导致土壤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土质变硬;同时耕种层的变浅,导致大量益虫无法生存,如蚯蚓数量急剧下降,这些因素最终导致降低了农作物对水、肥、气、热的正常吸收。所以,要想保持农业生产的丰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田的深松深翻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据此,国家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耕种土地深松深翻的工作,并提高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如有些地方政府给与补贴的方式,引导农民在耕种前对耕种土地进行深松深翻,来优化土壤结构,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小型拖拉机无法完成深松深翻工作,因为土壤的深松深翻必须达到25 cm以上,因此深松深翻工作必须由大马力拖拉机来完成。
    2.玉米机收市场需要大马力拖拉机
    玉米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从玉米种植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如今玉米种植只剩下在收获时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对此,农民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同时玉米收割无法实现机械化已经成为制约玉米种植产业链发展的屏障,据调查研究显示,现如今大型玉米收割机虽能完成玉米的收割,但是价格却非常昂贵,不适合我国大部分地方家庭耕种的模式,而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自走式收割机收割玉米成本较低,且作业质量与大型玉米收割机相差无几,同时大马力拖拉机可以实现一机多用,相对大型收割机更为灵活,因此大马力拖拉机推广前景非常可观。
    3.国家政策支持购买大马力拖拉机
    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复式作业机开展农作物耕种,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如对土壤的有效深松深翻,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提高农作物的增长,对此,我国农业部门在购买大马力拖拉机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优惠以及大量的补贴,并加大了大马力拖拉机耕种优势的宣传。这些政策的推广与宣传,有效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大马力拖拉机的热情,提高了农民使用大马力拖拉机的效率。由此可见,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在大力支持大马力拖拉机的推广与应用。
    4.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需要大马力拖拉机
    现在大多数农民认为自家土地少,买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就可以完成耕种了,没必要买大拖拉机,况且买大拖拉机投入太多。但从现实情况看,有许多农田作业小四轮拖拉机干不了或作业质量差。近年来推广的深松深翻作业小四轮拖拉机根本无法完成,如果算下成本还不如雇用大拖拉机作业更经济。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土地集中规模耕作是大势所趋,届时大马力拖拉机作业就会显示出优势来。
    5.结语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农业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作物耕种模式已经不能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不断加大大马力拖拉机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现有结构弊端,提高耕种机械化效率,促进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持续增产。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80,542.97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