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机械工程 > 农机技术
总结改革开放37年农机化发展经验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作者:佚名  2017-03-29 10:28:28

    4 农机化未来发展方向
    4.1水稻、玉米作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水稻和玉米是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主导品种,年产量在4.8亿kg以上。由于我市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民的就业出路越来越多。出国打工、进城务工的收人是在家种田的几倍,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农村富余劳动力正逐年减少。雇工种田已成为我市粮食生产的基本方式和常态。目前,我市水稻、玉米生产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成为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劳动力紧缺。农忙季节供不应求,劳动力价格持续高涨。2003年插一亩水稻雇工价格是50元,到2015年涨到200元以上。水稻收割、脱粒等作业环节劳力价格都在上涨。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使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种粮效益呈明显下降趋势。
    (2)出现了违误农时、耕作粗简,粮食产量有整体下滑的趋势。粮食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农忙季节需要集中大量劳动力在短暂的农时内完成作业。但因农村劳动力供不应求,雇不到足够数量的人干活,违误农时现象难以避免。我市一般情况下种田小户5月底、6月初能插完秧,种植百亩以上的大户一般都在6月上旬才能完成插秧;同时因时间紧,人手不足,作业质量粗简,丢垄少穴、减颗的现象普遍存在,达到85%基本苗的已属不易。违误农时,粗简作业就意味着减产。据专家测定,6月5日插完秧的比5月23日插完秧的,水稻亩产减少9%以上。
    (3)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靠天吃饭的局面依旧。我市地处通化市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我市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会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春涝、大风、干旱、霜冻、雪灾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保障粮食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例如2005年春季的低温使梅河口市水稻插秧推迟了6~9天,播种后的玉米种子“粉种”严重。2006年4月中旬的一场雨加雪,使梅河口市绝大部分水稻旱育苗塑料棚倒塌散架。2008年春季的雪灾,耕地内涝后,连续近一个月的干旱,不但造成玉米播种和水稻大地育苗推迟了6-9天,更是造成了许多岗地玉米严重缺苗。这些不断的自然灾害,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粮食减产,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我市的自然灾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上这些问题既是梅河口市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灾难,但同时也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为水稻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时代的来临准备好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在未来5年将把发展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做为工作重点。
    4.2梅河口市全程机械化建设规划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吉林省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吉林省政府审时度势,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实施意见》,作为全省30个产粮大县之一的梅河口市,制定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未来5年发展目标: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90%以上,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0%以上,机械化烘干处理能力达到60%,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达到80%以上。
    这就是梅河口市农机化事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即在“六个必须”的框架下,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
 

上一页  [1] [2] [3] [4]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75,140.6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