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加速,农机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在农机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讲述了中国发展农机化的重要意义,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农机化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机化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1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业劳动力结构的转变,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只有依靠农业机械这一载体,才能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深松、收获等技术都依靠农业机械才能实现高效农业。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机化才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1.2农机化是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得到解放,不但改变了农民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更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实施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人;实施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销售收人。
2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介绍
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产业提供足量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农产量和农民收人的基本手段,是解放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2.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机化取得了巨大进步。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改变农村生产力低下现状,在国营农场引进了农业机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模式转变,农民私人购买、经营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为小型农业机械注人了新的活力。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后,国家对大中型农业机械实行惠农政策,从此农业机械化发展走向了健康发展道路。
2.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农用拖拉机仅有100多台,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拥有量基本为0、 201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1.44亿kW,同比增长2.4%o 201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17亿kW,同比增长3.4%,如图所示。
如今,农业机械已经从过去的单项作业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从过去的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从1996年开始,通过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成熟时差,开始了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这一举措的实施,使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10天左右增加到3个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2.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机化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不足之处包括:产品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发展不平衡等。
种植施肥和田间管理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现拥有的这类机器大多数是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农业机械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改造,只是在旧式机械上添加一些现代化高端元素,一次性完成多项农田作业性能较差。农作物收割机,如水稻收割机、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油菜收割机等相继投入使用,但其成本高、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