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实用技术之一,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在耕作制度改变的同时,农田栽培方式、水肥管理措施、病虫草种群结构以及病虫生成的农业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病虫害相对容易发生,因此控制病虫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正确面对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病虫害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有效地把病虫害的发生量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加快引进和探索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保护性耕作是依靠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不被大风吹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避免沙尘暴和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保护性耕作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可减少机车耕地次数,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高产、低耗、高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保护性耕作使大量的作物秸秆覆盖在地表,病虫害的防治按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不佳,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上应当高度重视。
1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1)提倡喷药、机械、人力、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先进可靠的植保机具喷药,采用安全合理的喷药方法作业。
(2)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特点适时喷药,用药量要大于常规用药量或大于农药使用说明书上标注的用药量。
(3)要对农药的使用技术全面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掌握当地保护性耕作用药情况,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小药害的发生,药剂搅拌要均匀,要不重喷、不漏喷,重喷、漏喷率不大于5%。
2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1)在农业防治方面,要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殖和危害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数量和危害。
(2)在物理防治方面,充分利用人工和机械设备对害虫进行捕杀,利用灯光诱杀、温度杀虫、微波辐射和安装诱捕器等方法消灭害虫。物理防治可将病虫害消灭在盛发期以前,虽然见效快,但效率低,只可作为辅助措施使用。
(3)生物防治方面,可利用人工繁殖或引进害虫的天敌昆虫、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来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当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时,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向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适期,放蜂量为10.5万头/hMh 2。第二次放蜂时间在第一次放蜂后5~7天,放蜂量12万头/h澎。放蜂时要根据地形、地块走向选15~30个放蜂点,将蜂卡用大头针等固定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放蜂时间避免阴雨天。
(4)化学防治方而,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应用方便简捷、效率高、见效快,能够及时地控制病虫的危害。防治方法如下: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或幼虫柱茎前的大喇叭口期,通常采用颗粒剂或毒土撒人玉米心叶。主要采用0.5%~1.5%对硫磷颗粒剂、1.5%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进行防治,每株心叶施用1.5~2g即可。或者每亩用2~3 kg的3%吠喃丹颗粒剂兑土7. 5 kg,每株心叶施用1.5~2 g。在玉米心叶期进行田间喷雾,常用药剂有:50%敌敌畏乳油(高粱田禁用),50%辛硫磷乳油等1000~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等2000~3000倍液。
3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药剂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防止可能产生的病虫危害,选择的药剂必须做到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先进可靠的撒药机具;使用安全合理的撒药方法。
(1)要根据以往地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准确选药,合理配方,适时打药。
(2)使用的药剂要充分搅拌,稀释均匀。
(3)作业前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风向,风级过大不要作业。
(4)采用大中型机动喷药机或植保无人机作业,以提升喷药质量。
(5)做好防护,避免药剂中毒、伤人等情况发生。
(6)做到不重喷、不漏喷,漏喷、重喷率簇5%。
(7)控制好机车行进方向和速度,保持直线度。
(g)及时检查药液和喷嘴情况,防止喷头和管道堵塞。
(9)选择喷雾、喷粉机具和超低量喷雾机具。
4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1)做好作业地块病虫害预测。病虫害的预测大多数是根据观测数据加以统计分析,了解病虫害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病虫害防治进行动态预测,可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预测,调查害虫发育进度、调查虫卵的数量等来确定防治地块和适宜的防治时期。
(2)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秸秆、残茬覆盖和免耕,有利于植物病原菌的积累,提高病菌初侵染的几率。为了减轻其危害,应做好种子药剂处理,防止病虫危害,起到防虫治病的目的。药剂包衣处理是提高种子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出苗,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全苗、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包衣的种子透水透气性好,能保证种子正常发芽生长和药肥缓慢释放,并且药剂在种子上保留的时间较长,药效持续时间长,相对于药剂拌种用药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轻。
(3)选用抗病力强的种子。选择抗病力强的种子,培育壮苗,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轻农作物发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