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的机械化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了水稻的生产效率和最终产量,现阶段的水稻机械化作业,关键在于育秧机械和插秧机械的推广与发展,通过对这两项关健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说明了现阶段水稻生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水稻的生产已经基本由人工劳动向着机械化作业转变,而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实力直接决定了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收入。现阶段的水稻生产机械包括了育秧机械、移栽机械和抛秧或插秧机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抛秧机械的应用逐渐减少,现阶段的栽植以机插秧为主。随着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水稻直播作业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只是机械直播作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种子技术、土壤状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尽管如此,水稻的全程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十分迅猛,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机械化育秧技术
由于插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标准化水稻秧苗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促使先进的大棚育秧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机械化大棚育秧能够通过固定秧田实现连年培肥,有利于秧苗的健康快速成长,水稻育秧设备在大棚内以流水线的方式实现作业,主要的工序包括了铺土、喷湿、播种、消毒及覆土等,能够实现机械化的自动作业。
机械化育秧是通过在大棚内建设的专用可移动秧盘作为育秧的基础单元,当秧盘移动至特定位置时,铺土装置会自动将土装入秧盘中。使用的土壤以腐殖土、草炭土为宜,经过拌肥和细碎后使用,并通过毛刷将土刷至标准厚度;然后通过洒水装置对种床进行合理化喷湿后可进行播种作业,喷湿作业的要求是达到底土湿润,水稻种子应在播种前完成筛选和浸种催芽工作,再通过机械化播种能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播种位置,并保证播种的均匀程度,播种完成后通过覆土装置将种子进行合理覆盖,通常覆盖厚度在0.5 cm为宜。出苗后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温和通风,保证出苗后的大棚温度在25℃左右。所培育的秧苗以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为最佳。
2 机械化插秧技术
机械化插秧的关键部件包括了分插机构和移箱机构,这两部分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性能直接决定了插秧作业的最终效果。
2.1分插机构
分插机构主要是实现在插秧过程中从秧群中取出固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有规律的插入土中的机构,作为插秧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它的工作状态关系到插秧质量、插秧频率以及工作可靠性等很多重要指标。我国农业上使用较多的分插机构,包括摇臂导杆式分插机构、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以及转臂滑道式分插机构等。现阶段,农业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分插机构是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由于机械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保证水田工作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快速处理故障。但由于曲柄摇杆式在进行分插机构高速栽插作业时,各零部件之间容易出现较大的弹性变形及动应力,会影响插秧的最终效果。因此,现阶段的曲柄摇杆装置进行了合理的轻量化设计,有效提升了插秧的频率,质量较好的插秧机能够达到270~280次/min的效率标准。
2.2移箱机构
移箱机构主要是将秧苗连续的、以一定速度进行横向送秧或纵向的定量送秧,并同时为栽植臂的工作提供动力。横向送秧主要是保证栽植臂每次插秧,都能使秧苗在横向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纵向送秧是在秧箱移动到左、右两端位置时,实现秧苗的整体的纵向送秧。现阶段的移箱机构多采用具有缓冲弹簧的形式,有利于减少冲击过程中产生的磨损,同时为了减轻移箱机构的整体重量,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情况下,箱体更多的采用了质量更小的铝合金材料,以满足移箱机构长期高效率工作的要求。
3 主要问题分析
(1)全机械化的育秧大棚尽管采用了全自动化的控制模式,但由于初期投入成本很大,很多农业经营者难以承担,加之这些现代化的流水线设备需要厂家的长期维护与检修,后期的运营成本也较高,因此,现阶段小规模人工育秧仍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秧苗质量难以达到机插秧的相关要求。
(2)现阶段普通的乘坐式插秧机仍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同时插秧机的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出现效率低下及漏插秧等问题,仍需人工检查与补插。高速插秧机尽管性能优良,但在购置补贴后售价仍然较高,同时,维护成本和燃油消耗也更高,在推广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我国水田的质量很难达到机械插秧的标准要求,由于田间常存在大量的耕茬、杂草及浮渣等杂物,容易造成秧针或勾秧爪等关键执行部件出现冲击、卡顿损伤。
4 结语
通过现代化的育秧方式,结合高速插秧作业,能够有效保证水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这是我国水田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认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克服困难,努力提高我国的水田机械化水平,保证水田机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