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的危机
现在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正处于第3和第4阶段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行业的转型期,所以产生了很多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构成了行业的危机和挑战,也构成了行业监管的特殊背景。具体来讲,这个行业目前存在“10大”危机。这是笔者对约2000家企业调研得出的结果,虽然样本量仍旧偏少,但是也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1.进厂台次危机
导致进厂台次下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以前很多企业依赖政府采购而生存,但是现在符合条件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僧多粥少”;企事业单位改革,花钱更算计了,公车消费减少;私家车虽然增多了,但很多企业不会开发散客;客户自主选择余地更大,信息基本透明公开;汽车制造工艺越来越好,导致单车进厂维修次数减少;当车辆遇到问题时,客户习惯于先咨询再进厂。
2.人才危机
过去的人们进入企业想的是先学习本领,现在的人想的是有没有不费力还挣钱的工作;过去认为学门手艺能够养家糊口,现在则认为什么挣钱就应该干什么;过去有工作是件很自豪的事,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工作也没什么;过去人们觉得汽车维修是技术工作,值得尊敬,现在却很少有人这么看。以上种种造成行业从业者正逐渐减少,而新开的维修企业却越来越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3.设备危机
购置设备应该是为了保证企业盈利,但现在很多设备的购置都是因为别的原因。以前,很多设备使用起来可以发挥接近100%的功能,而现在很多设备连50%的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设备的更新速度是与汽车技术的发展相吻合的,而设备使用者对应的能力却没有提升。
4.信任危机
行业的另一大危机在于客户、维修企业及配件供应商等各方彼此信任度降低,沟通成本过大。配件的质量下降,导致车主对维修企业的信任度随之下降。例如,2011年中央电视台的汽车空调制冷剂调研发现,在60个品牌的产品中,不合格的多达55种,这种信息最终会给客户留下“行业皆黑”的印象,好的企业也很难找到生存空间。另外,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而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也导致行业信誉度下降。
5.配件危机
配件危机主要表现在真假难辨,很多人根本没有配件厂家的渠道资源,甚至不具备配件识别能力,就做起了配件生意。另外,渠道垄断也是一大问题,例如客户长久以来认为“只有4S店才使用原厂配件”,就是一些企业出于利益垄断目的给客户造成的错误认识。
6.技术危机
汽车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造成维修技术的培训跟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各种免费培训更是扰乱了技术培训市场,导致高级技术培训的市场空间很小。技术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使得维修人员只能向单一方向发展。而且,现在能主动学习技术的维修人员也越来越少了。
7.管理危机
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者中,真正学习过管理的比例很低,大多数都是在曾经工作过的企业中练习管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远比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很多管理者习惯于几十年前的“君臣”管理模式,但是现在“80后”甚至“90后”已经慢慢成为员工的主力,他们是追求民主自由的一代,所以“君臣”模式遇上现在的“民主自由”需求,势必会产生摩擦。
8.营销危机
其他行业都有市场营销策划之类的活动,而汽车维修行业中的营销很多都是靠关系,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在价格上做文章。“把车修好就行”的思想是很多技术型管理者的发展障碍,技术人员本不善于营销,而且业务培训的内容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员工的内核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9.制度危机
在很多企业中,所有的制度都是上墙文件,是照搬或者摘抄过来的。制度的制定也仅局限于少数领导的意愿,这样的制度不是企业所需要执行的制度。另一方面,管理者对制度的执行总是时松时紧,导致制度推行和落实不彻底。
10.标准危机
评价一家企业优劣的标志之一是“标准以及标准的执行”,而众多汽车维修企业恰恰是这二者做得都不好,尤其是技术层面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成为稀罕物,很多经验代替了标准,客户对标准不清楚,监督机构对标准要求不严格,甚至管理者对标准都不认可。
以上的10个危机是维修行业现阶段的特殊产物,也是企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更是管理和监管上的难题。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人的主观行动,但是这一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的发展。如果在管理中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主要任务,相信行业会很快进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