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但在传统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操作,使得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习效率低下,这明显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技能的掌握。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应该依托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活动来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多维互动式的“以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教学核心内容是融合在一个个与企业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具体任务中的,教学过程分为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评价成果6个步骤,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真实的任务中探索学习,并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以此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二、《电控发动机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电控发动机维修》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二年级时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既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延伸,也能为后续课程或下厂实习做好铺垫,因此可以看出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通过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厂商及一线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结合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与中级工考试标准,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与重组,确立了以实际维修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将原来的教学内容整合为16个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
我们以任务5即空气流量传感器及其电路检修为例,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以行业维修标准、职业认证标准、技能大赛标准为优化依据,将原有教学内容分为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元件检测与线路检测2个子任务,这样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对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通过故障模拟的手段,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首先,教师将教材与维修手册的内容整合成任务工作页并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其次将课堂环境模拟成汽修企业的作业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受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再次,还要保证教学设备处于最佳位置,学生座位也要精心布置,便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根据学生人数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则需要在课前登陆网络,预先学习有关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1.收集信息
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必须设置情境案例,并通过案例引出学习任务。由于本次的教学内容是空气流量传感器,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该传感器导致的发动机怠速不稳,急加速无力的故障现象来明确本次的学习任务是对空气流量传感器与电路进行检测。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明确任务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新课的引入。
接下来教师使用任务工作页来引导学生学习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工作页的设计理念采用的是让学生填写关键词的方法,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查询教材与维修手册来锁定信息源并完成工作页中的内容,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当学生完成工作页后,教师提问学生来检查先前自主学习的情况。
最后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解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电路分析。学生在完成工作页中相关内容后能够对空气流量计本体检测及其线路检测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再通过教师讲解,简化了理论,强化学习重点。
2.制定计划
教师在制定计划阶段需要设置有关问题来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设置的问题内容包括工具的选择、检测内容、检测方法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结合任务工作页与维修手册来制定任务实施方案。同时,教师在学生制定计划过程中接受学生咨询并正确地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此阶段中既锻炼了自习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