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终是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紧密关联的。面对新的形势,我国农机化要承担起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任。目前,我国农机化的总体水平不高,政府对农机化的投资也非常有限;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为主,以促进生产的数量、速度为目标,因此面临的调整任务是巨大的。总体来看,我国农机化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机化现状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的加工、生产都要随之改变。贸易自由化对于我国的形势更为严峻。首先,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需要提高,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消费水平。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0%,但农业产业本身并不发达,国内一旦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就需要面对粮食供应紧张,农民收入下降,农业现代化跟不上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其次,我国农业基础条件落后,农业生产要素中土地、水资源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品要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根据国际形势发展要求,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二、农机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需要完善,力度需要加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农机经营的主体,农户有自主选择产品类型和经营方式的权利。在农机化微观经营目标与宏观需求之间,易产生矛盾的领域有: ( 1) 各种新型机具的推广; ( 2) 价格比较昂贵的农机设施的购买力与经营; ( 3) 大中型机具设备的更新,都需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逐步解决,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必须依靠经济手段,但是目前主管部门实施调控的经济手段不足,调控的力度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加入国际经济交流,需要按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机化资源,农业机械化应当更多地应用于养殖业、经济作物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这要求农机化管理部门在两个目标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化将并行发展。
三、农机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需要改善
农机产品质量问题是购机户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农机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农机户对售后服务不满意是阻碍农机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机经营者自身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完善农机产品的质量标准,提高质量鉴定与检测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切实保护农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四、农机装备选择范围应扩大
随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根据我国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对当前农机市场中大中型设备的投资十分有限; 国家当前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些都将制约农机化的发展。目前的装备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配套比差距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作业的服务能力和农机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是农机化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农机化经营体制、服务模式需要完善和创新目前我国农机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县、乡镇没有设立农机推广、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同时,服务设施落后,经费不足使得基层农机化服务体系普遍存在“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现象。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农机化在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农机化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探索适合农机化发展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确保队伍的稳定; 三要强化服务手段,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六、农机化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
为农机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是主管部门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生产手段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扩大农民增收渠道。由于投入不足,使农机化信息的收集、发布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