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一:打车比买车便宜
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似乎从汽车井喷的那一年,即2002年,便开始出现。每隔一段时间,相关的讨论或者争吵,都会出现在各大汽车论坛。支持打车者认为,打车虽然单价高,但没有油费、停车、保险、维修等各种麻烦,更不用拿出一大笔钱用来购置车辆。用买车的钱投资,甚至可以将打车费用挣回来。
对于这一说法,正确的结论是:单从支出衡量,是成立的,即打车永远比买车便宜;但如果其他衡量因素,譬如便捷性、尊贵感等,买车多支出的费用,是物有所值。喜欢NBA的人都知道,最近劳资双方正在闹矛盾,乔丹坚决站在“资”方这边,因为他现在是老板;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他还是球员时,曾是强硬的“劳”方,痛斥“资”方是吸血鬼。看待一个问题,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支持打车者多数是未买车者,但某一天,他们成为车主,估计会有另外一番看法。打车还是买车,关键在于经济承受力和家庭需要,需要就买,不需要则不买。
迷惑二:97号油油耗更低
这些年,随着97号油开始普及,“一分钱一分货”的俗语时不时响起,许多车主开始纠结。“油加好一点,车子动力会更强,油耗会更低”,“97号对于发动机保护更到位,将来汽车转手价格更高”等多种流言甚嚣尘上。
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中国标号不同的汽油并非多次分馏而成,而是“一次”成型后,往汽油里加入不同剂量的抗爆剂,以符合不同的抗爆标准;换言之,93号油和97号油的“基础”是一样的,只是添加剂多寡的区别。所以,加什么汽油,就看车辆要求,如果可以加93号,完全没必要加97号,多花钱不说,还有可能损伤发动机,97号油品不见得比93号好。多年以前,上海出租车都加90号汽油,但后来被提高至93号,原因是“油耗更低,动力更强”,但多年使用下来,司机们都没有感觉到有何改变,油耗和动力都还是老样子。
迷惑三:频繁变线能提升速度
从左道变到右道,从右道再变回左道,哪条车道快就往哪条车道并,这是许多中国车主常做的事情,有时甚至是“下意识”,因为变得太多,养成习惯了。
频繁变线能否提升速度?答案是肯定的,但微乎其微。有媒体做过测试,50公里的城市公路,上下班高峰期,两车同时出发,一辆频繁变线,一辆则是顺着车流走,在不超速不用应急车道的情况下,频繁变线者耗时1小时23分钟,顺车流者用时1小时25分钟,仅仅只是2分钟的差别。这2分钟的领先优势还是冒着刮蹭、追尾、旁车鸣笛警告等危险取得的。到底值不值,不难判别。
迷惑四:抡车门以降低温度
前段时间,网上一视频非常有趣,一日本车主通过反复开关车门,将车外空气推进车内,降低车内温度,达到迟开空调或不开空调的目的,进而降低油耗。
这一做法是成立的。反复抡二十下车门,车内温度会比刚开车门时低许多,与车外温度大体一样,坐进车内,不会那么迫不及待地开启空调。但相应的代价是对车门相关的结构造成了额外损伤,要知道,汽车每一个零配件都是有使用寿命的。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抡车门最令人尴尬的是旁人异样的目光,他们无一例外认为,这些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假如你忍受得了这种目光,那么就去做吧!
迷惑五:跟车能节省油耗
运动中的物体很大一部分能量是用来抵抗风阻,所以,长跑运动中,跟跑的人会轻松许多,汽车是否也是如此?跟在别人后面油耗是否更低?
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在高速路上且两车距离不能太长。这里说的“不能太长”可比交规规定的要短,如果要节油效果好,两车距离最好是50米内,甚至更短。50米距离,意味着前车稍微点一脚刹车,你就一头撞上去。冒着如此巨大的追尾风险换来20%左右的节油效果,似乎不怎么划算。
迷惑六:过了凌晨一两点就不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