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西方影视剧里,当遭遇突发事件时,男主角通常会向家人挥手大叫“赶快回到车里去!”现代人都明白,在路上遇到危险时,待在车里似乎是最安全的。
然而,车厢真的是让人放心的庇护所吗?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应该比司机更权威。人们普遍对街上的尾气排放深恶痛绝,殊不知车内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日前,中科院的一个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报告表明车内空气健康状况极不容乐观。各位,别小看车内区区的两三平方米的空间,如不及时清洗,司机和乘客就会和细菌“亲密相处”,可能引发各种严重疾病,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和孕妇。就拿车内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如果感染的话,人除了头晕、乏力、恶心外,还会患上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更甚者会引起葡萄球菌性肺炎。然而,“危险分子”还不止这个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也会乘机作祟。医生说:要想避免细菌侵扰,必须勤做车内保洁。
除了细菌的威胁,温度也可能成为潜在的“敌人”。车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由于夏天车厢外热浪扑面,很多车主都会打开车内空调,并将温度调得很低。室外高温和车内低温若形成反差,这时人很容易患上感冒、关节炎等“空调病”。专家称,一般地说,车厢内外温度差最好在l0℃以内为宜。另外,值得家长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至35℃以上,封闭的轿车内部温度会在15分钟内达到令人窒息的65℃。我们经常见到报道,国内外发生儿童被遗忘在车内的惨剧。还有,有的人喜欢长时间驻车并享受空调,殊不知这是危险行为。如果发生一氧化碳泄露,车主很容易中毒。这种悲剧,现实中时有发生。
还有,为了隔绝尾气和噪音,不少司机喜欢在行车时关严车窗,其实这样并不利于人体健康。因为在密闭的车室里,二氧化碳以及细小微粒大量积聚,空气的污浊程度比车外还要严重。由于通常来自前方的污浊气体从风口进入车内,同时车内空气缓慢地从车尾风口溢出,其中的微粒会滞留在车内,并在车内形成环流。这会对呼吸道造成严重的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这个时候,司机最好选择打开天窗。
近日美国一项调查报告发现,有的车内装置还和宝宝过不去,比如说婴儿座椅。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婴儿汽车座椅含有危险的化学物质。这家中心对超过150种婴儿座椅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其中60%含有至少一种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溴和氯。这就意味着,这些婴儿座椅都使用了聚氯乙烯。动物试验已发现,含溴阻燃剂能永久性影响脑部发育,而聚氯乙烯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定为致癌物。至于中国相关产品,有关部门对此尚一无所知。就目前情况看,专家提醒年轻家长:当使用婴儿汽车座椅时,最好能将车窗打开一条缝。
和发达国家一样,汽车已“进化”为国人的“第二个家”,年轻人喜欢待在这个“家”里,有些专职司机每天坐在车里的时间几乎和家里一样长。然而我们应该懂得:车厢并非“保险箱”,车内环保相当重要。只有确保空气质量良好,车内设备无毒无害,这个“家”才是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