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工装板优化设计
图9为某工装板的布线示意图。流水线顺时针转动,线束插接件在分支点的左侧,即线束分支排布方向与流水线方向相反。线束分支一般使用胶带缠绕包覆。为加快胶带缠绕效率,作业员需将线束分支插接件端从工装板上取下,从分支点开始缠绕胶带,一直缠到分支末端插接件处,因缠绕方向和流水线的方向相反,随着流水线的转动,作业员需要跟着流水线一起走动。优化后,线束插接件在分支点的右侧,即线束分支排布方向与流水线方向相同。胶带在分支上从分支点向末端缠绕时,缠绕走向与流水线的方向一致,随着流水线的转动,人员不需要跟着流水线一起走动,或者只需要少量的走动,即可完成缠绕工序,可减少作业员无谓的走动,降低劳动强度。
图10为插接件预装示意图。插接件A为主插接件,连接插接件B、C、D,预装完成后需要铺在工装板上。优化前,相对流水线方向,主插接件A在B、C、D的后面。布线工作方式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固定插接件A,最后固定插接件B、C、D;方式二是治具叉上先固定插接件B、C、D,最后固定插接件A。方式一中,会出现和图9优化前胶带缠绕相同的情况,即作业员需要跟着流水线一起走动;方式二中,插接件A为主插接件,连接B、C、D,可能会出现插接件B线束分支穿过插接件C,插接件C线束分支穿过插接件D的情况,导致线束分支相互缠绕,最终需要花费时间将线束清理顺畅,影响作业效率。优化后,相对流水线方向,主插接件A在插接件B、C、D的前面,布线时治具叉上先固定插接件A,可降低线束相互缠绕的概率,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可减少作业员无谓的走动,降低劳动强度。
3 汽车线束原理优化设计
3.1电源分配优化设计
图11为某车型起动机及发电机电路优化设计图。优化前,各使用一路熔断丝进行保护。优化后,起动机和发电机共用一路熔断丝,发电机电源直接从起动机处引出,不仅减少了一路熔断丝,而且也使得发电机电源线较优化前大幅减短,单车可降低成本约8元。
图12为某风扇电源分配优化设计示意图。控制方式为单风扇双档风速调节,通过调速电阻,调整高低速风量,使用2个JCASE熔断丝,区分高低速档位,对线路进行保护。风扇工作时,只有1个熔断丝进行工作,2个熔断丝不会同时工作。优化后,取消1个熔断丝,高低速共用1个熔断丝进行保护,新增一个U形卡端子,节省2个端子和1个JCASE熔断丝,同时电线使用量也将减少,单车可降低成本约4元。
3.2 控制逻辑优化设计
图13为某车型电动窗开关优化设计图。优化前电动窗开关的控制模块在主电动窗开关内,通过主电动窗开关控制其它车窗开关时,工作电路为电源→主电动窗开关→副电动窗开关→副电动窗电机→副电动窗开关→主电动窗开关→搭铁,多个车窗电机同时工作,经过主电动窗的电流很大,易造成主电动窗开关故障。优化后,除主电动窗自带控制模块外,其它电动窗开关也各有一个小模块,各开关间通过LIN线通信,通过主电动窗开关升降其他车窗开关时,工作电路为电源→副电动窗开关→副电动窗电机→副电动窗开关→搭铁,减小了主电动窗的负荷。当同时操作多个电动窗时,将通过UN优先顺序依次上升,不会出现两个以上电动窗同时工作的情况。这样电动窗开关的成本虽略有上升,但却节省了从主电动窗开关到副电动窗开关的电源线和搭铁线,单车可降低成本约5元,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图14为某车型后刮水电机控制优化设计图。优化前后刮水电机有3条单线到BCM,分别为电源线、复位线、复位电源线。在复位工作时,电源经由BCM一后刮水电机复位线。BCM一后刮水电机电源线。优化后通过BCM判断复位线状态,在复位工作时,电源经BCM后刮水电机电源线,减少了BCM到后刮水器的复位电源线,而BCM仅改变了控制逻辑,不涉及硬件成本变化,但线束节约了电线及端子,单车可降低成本约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