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必须突破维修技能这一大关,必须面向汽车市场需求,必须以汽车维修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为准则,也只有这样,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才能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汽车维修市场需要。
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大好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相对应的是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那么,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加快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适应汽车发展需要的技术队伍,满足汽车日常维修、维护需要,科学实施汽车优化保障体系,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劳动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研究,合理进行教育模式与办学规模的研究与开发。
1.1加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培训
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据汽车市场的发展,变更专业教育模式,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体,兼顾职业操作能力为杨沙的教育创新模式。将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操作技能培训教学、生产一线实践动手教学的比例调整到位,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1.2加强合理的综合人才培养、培训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要求既要对汽车进行维修,也要维护,同时还能对汽车行业的管理做到精通、熟练,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综合教育上下,将“一专多能”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立体化、综合性、技能型,立体化,即汽车知识与技能全覆盖;综合性,即学生能够适应汽车行业维修与维护的客观要求;技能型,即要求学生达到“一专”,无论整形、喷灌、电路、发动机,还是综合检测,要达到行业技术要求,取得相应的合格技术证书与维修水平的主体标志要求。
1.3进行有效的组织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创新改革
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要将整形、喷灌、电路、发动机、综合检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结合主体与外形发展的战略转移和供给侧结构调整,实行“2+1”、“3+1”等项目化优化教学研究,将学生由教室、课堂,带入生产一线,实现教育的综合与创新。
2 实施“订单式”教育,突破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的弊端
教育学家认为,经济利益对校企合作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希望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不现实的。我国经济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转型期,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突出区域特色,精准对应市场。
实践证明,“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解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订单,源自商业经济活动范畴,一般是指买卖双方订购货物的合同、契约或单据;也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订单式”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确定契约关系,联合培养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且学生毕业后按照契约约定,到该用人单位进行就业的教育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人才需求下“订单”,高职院校根据“订单”要求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岗位所需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平台,找到了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研究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种类,积极调整汽车业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上的“订单式”教育模式。
“订单式”教育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与市场对接,使人才战略得到合理分配,优先发展,产、学、研、效果积极联动,培养目标明确,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