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内Telematics发展
总的来说,车联网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国家意识到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并且2002年批复“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但由于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突破,导致该项目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在车载信息服务市场上,由于我国近些年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天然资源的大量挖掘,使得我国商用车市场空前繁荣,也促使了我国早期的车联网系统主要由商用车厂家在运营,主要提供位置信息服务、车队安全管理、远程诊断、紧急救援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爆发式的增长,在乘用车市场上,用户对于车联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作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各大整车制造企业,不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整车利润不断下降的大环境下,都在努力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车联网系统恰恰成为实现这种差异化的最好的展示平台。并且,随着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关键性技术,主要是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车联网产业的发展。但同时,车联网产业在我国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许多关键性的瓶颈问题,比如标准化,商业模式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我国的车联网产业很难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近1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渐渐进入成熟期。而对于Telematics,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处于跟随国外步伐的阶段,较早启动车联网项目的企业基本以合资车企为主,近几年自主品牌车企也逐步加入车联网的研究行列。
国内主要研究Telematics的企业有:赛格集团、华为、中兴、博泰集团、上汽集团、金龙客车、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宇通安节通、奇瑞汽车、东风乘用车、TCL、丰田(中国)、上海通用汽车、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等。
最早参与Telematics领域开拓的代表企业赛格导航以其自主开发的平台软件和终端产品,在深圳建立了国内乃至亚洲第一个面向私家车主的运营网络,服务内容主要有安防、紧急求助等,服务私家车客户超过30万户。华为于2013年12月发布车载模块M E909T,宣布正式进军车联网领域。其他合资车企借助国外母公司以后车联网技术积累在华继续车联网适配中国市场的深入研究。
国内厂家在车联网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赛格导航等为代表的国内第一批Telematics服务提供和设备制造商;二是车载DVD厂商谋求转型车联网做服务;三是汽车厂商,他们或引进国外母公司成熟的车联网产品或自主研发全新Telematics产品;四是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也已经或即将推出以生活资讯为主的Telematics服务。甚至部分图商也希望自建服务平台分享Telematics这一广阔市场。
在技术、服务、商业模式方面,国内Telematics的发展并未超出国外同领域研究内容,更多的考虑其中国市场特点的适配。
面对中国市场上众多的Telematic业务产品,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整车制造企业和各TSP服务商各自为政,缺少协同性,产品差异化较低,行业标准难以推出,大部分Telematics业务产品所提供的付费服务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同,导致续签率很低,Telematics业务产品主要依靠乘用车本身的销量维持自身发展,而没有达到与汽车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结语
综合以上的阐述与分析,国内各大车联网企业在Telematics业务发展战略上应该认清未来十年车联网的发展趋势,即平台标准化、产品差异化、服务的人性化。在初期,打造自身的Telematics业务品牌,打造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平台,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服务的人性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探索出一套有效的Telematics业务的商业模式,得到消费者认可,提升用户忠诚度;中期,控制成本,充分发挥各个竞争主体的成本优势,积极降低制造成本并进行各种资源整合,为未来降价竞争打下成本优势的基础;后期考虑集中战略,针对不同用户推出定制化服务,全面吸引各类型用户。针对苹果、谷歌等IT巨头进入车联网领域,中国各大车联网企业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开放合作,同他们一起共同研发和应用搭载装有Android或者IOS系统的Telematics产品,这两大国际IT巨头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平台资源共享效应、整车跟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效应,是国内任何一家车联网企业所无法企及的,这一举措对于发展中国Telematics业务具有长远、深刻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