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章:10kV配电线路一般装设什么保护?
·下一文章:车辆行李厢灯漏电故障排除
2 前排乘员仿真分析
在模型中,仪表板的入侵反应在假人伤害上,表现为仿真的大腿轴向压缩力与试验中大腿轴向压缩力相近,并以此作为模型的可靠性依据。经调整,前排乘员模拟结果如图6所示,在73 ms时,假人与气囊接触,头部得到缓冲。
经仿真分析,前排乘员的仿真伤害值如表1所示,有部分参数需要优化处理。
3 结构优化仿真分析
对前排乘员进行仿真优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前排中间座椅和最右侧座椅的乘员,需要对初始的乘员气囊形状优化。优化的乘员气囊充气后,乘员气囊总的容积154 L。优化后的乘员气囊泄气孔开孔为2×50mm,乘员气囊不采用涂层。乘员气囊的右侧上下片采用350 mm长的拉带,拉带距上端位置为330 mm,拉带缝线横长为150 mm。气体发生器不变,仍用2个。前排乘员伤害值优化后仿真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4 试验验证分析
对于优化后的整车按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进行50 km/h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获得此速度下碰撞的该轻型客车车体所测位置的加速度图线及假人性能指标。
检测用主要设备见表3所示。
5 结语
针对某轻型客车正面碰撞试验中出现的前排乘员头部伤害值偏大、胸部压缩量过大等问题,结合MADYMO软件建立结构模型,确定优化方向。通过对乘员安全气囊形状优化、修改泄气孔、调整气囊拉带,在改善了前排乘员胸部伤害值的同时又没造成其他部位伤害指标的增高,总体提高了正面碰撞的安全系数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后续同类型车型开发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