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电器
电线束三维设计应用分析
来源:汽车电器  作者:佚名  2018-05-04 10:51:44



    图2中布线类型常用的有简单布线、通过网络和沿缆。简单布线是只需要定义起点端和终点端,线缆自动以最短路径布好,这种方法仅适合对于路径没有要求的线缆;通过网络是选取之前建好的布线网络路径,布线网络的建立是根据主线束的通过路径及线束分支的终点环境,这种方法对于车辆线束的三维布线较为常用;沿缆是参考之前相似路径的线缆进行布线,适用于没有建立布线网络却又对路径有要求的线缆。
    以某载货汽车底盘电线束为例,按上述方法进行布线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由于线束较长,仅示意线束局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车辆线束导线众多,且路径分散,必须先规划好线缆路径,建立布线网络之后再进行三维布线,注意建立布线网络路径时应保证网络的完整和连续性。布线过程中线轴类型和布线类型一旦选定不可更改。线缆创建完成后如果需要改变路径,除了插入位置改变线缆路径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若插入位置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删除该线缆之后重新创建,且一旦完成,后续较难更改。
    1.4完成分线束图
    三维布线完成后,要得到可以指导生产的分线束图还需要3个步骤:线缆展平、投二维图、引入导线表。
    1)线缆展平的流程如下:①在Creo/Cabling中对线束进行必要的整理。②新建一个Harness的Mfg文件。③选择需要展平的Harness,并选择简化表示。④进行线缆的展平操作:在菜单中选择“平整。布局。设置起始点”命令,选择图中的点。布局命令是在布局窗口内展开布线图,按默认的“自动做扇边”选项,输入折弯半径(默认)。⑤选择“平整。元件。装配全部”,将元件全部装配到展平的线缆中。⑥线束展平后,所有的线缆全部散开,需要手动布置移动段将线缆移到各个相连的插接件附近。如图4所示,仅示意局部展平线束。

    2)线束展平完成后,新建绘图,将其投出二维图并显示模型注解。选择“布局。绘图模型。添加模型”,选择投图的线束,并引入导线表模板。
    3)最后,在二维图中对各个插接件定义明细注释,至此电线束三维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2 利弊分析
    目前整车基本采用全三维设计,只有电线束设计是AutoCAD的二维设计,而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没有形成有效结合,因此采用Cabling对电线束进行三维设计也不是有利无弊,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利弊。
    2.1电线束三维设计的利
    车辆电线束采用三维设计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可以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不仅包括结构件和电气元件的布置,也包括线缆的进出线方式、线缆在整车的走向、线缆和插接件的选型等。②创建完整的三维布线模型后,设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模型进行交流、评估,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③线束设计过程中的明细和导线表在三维布线完成后都是可以自动生成的,同二维设计时需要人工统计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及正确率。
    2.2电线束三维设计的弊
    车辆电线束采用三维设计主要有以下缺点:①没有自带元件库,需要手动创建各种元件模型,比如传感器、插接件、线缆等。②车辆电线束较多,路径分支较多,三维布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规划路径。③三维线束完成后需要展平并整理后才能投二维图。线束展平后,所有的线缆全部散开,需要手动布置移动段将线缆移到各个相连的插接件附近。这个过程比较繁琐,且散开的线缆没有导线号,在手动移动段时容易出错。④三维线束投出的二维图比较直观,但相比AutoCAD的二维线束图,后者更接近指导线束生产的钉板图。⑤在三维装配电气元件时,由于对于插接件采取折中办法,只装配需要连接线缆的插座护套、插头护套和片形接头,因此插针、盲堵、防水塞等只能通过在二维图中通过手动添加注释指引的方式来明确。⑥AutoCAD的二维线束图中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插接件出线端的点位图,比较直观;三维线束投出的二维图中为了展现线束的整体,比例缩放比较大,基本无法清晰给出插接件的点位图,给指导线束制作造成不便。⑦采用Cabling进行三维设计比AutoCAD的二维设计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三维设计一个分线束的时间是二维设计一个分线束总成时间的2倍,如果是三维设计一套电线束总成至少需要1个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 好的评价
      0%(0)
  • 差的评价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09,015.6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