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环境保护的需要导致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应该导致本科汽车专业的名称改变,对于中高职职业教育而言,当然也可以不更改专业名称,原有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同样可以不改变。但相对于学科体系的稳定性来说,行业随着技术发展的变化要快的多,特别是中高职招生市场的心理因素不可忽视!专业的名称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和家长的报名取向。因此,在目前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可以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并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以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并存。同时,也可以采用原来的专业名称加新能源汽车方向。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可以不兼容新能源汽车的内容,但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一定要覆盖传统能源汽车技术。
职业教育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校企合作,对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相关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分类归纳,使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并有效依托行业的支持,进一步争取引进国际先进的培训课程。
根据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及本专业特色,本着系统培养的理念,改革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方向)计划中采用工学交替等方法,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中,围绕专业领域,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内容结合,将职业证书(维修新能源汽车必备的安监局低压电工证)培训、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构建一个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四、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豹建设
经过10年左右的研发投入与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就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图2)。紧密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及汽车生产厂家不断推出的新能源车主流车型维修技术变化进行深入的研讨,根据“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的精神与要求,通过统计维修企业业务项目发生的频率,发现不管哪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其80%的维修业务项目带有普遍性,我们把这些带有普遍性的业务项目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课程和其他类教育活动四部分组成。在规范执行国家和各省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图3),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四个对接”即思想品质与职业素养对接,技能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赛“覆盖老师”的要求对接,学生考试与技能赛“覆盖学生”的要求对接。
专业技能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有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顶岗实习三部分组成。
根据行业通用能力开发专业平台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内容应依据课改要求作适当调整,围绕技能训练整合课程。
根据职业特定能力开发专业方向课程,是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根据岗位要求和就业方向开发的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组合或综合化课程。
顶岗实习课程,是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面向”,在某一职业岗位上参加实际生产的教学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工作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同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有机融入职业证书教育元素。按照岗位要求,学生可考取的技能证书主要有汽车维修工(必考)、特种作业低压电工操作证(必考)、汽车维修电工、汽车驾驶员(选考)等资格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