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经历了酝酿兴起、发展壮大、巩固提高和快速发展这几个时期,农村从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整体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本文就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探究,并对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机现代化发展已经经历了60年,这60年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不甘落后,奋起振兴,开启农业发展新时代的60年;是以农业机械化为起点的现代农业革命,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导向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转变的历史性巨变的6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历了酝酿兴起、发展壮大、巩固提高和快速发展这几个时期,总体上已经从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并加速向高级阶段迈进的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减少农民、增加机具装备、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又要有忧患意识,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不负使命,勇于承担,谋求和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几个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研讨。
一、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机械结构不合理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基本措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农业科技化的重要载体。在发达国家中,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对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发展、进步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美国的农业人口从39.31%下降到1.68%,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是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口的,农业机械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美国评选的20项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中,农业机械化不仅人选,而且名列第九。而在我国,由于政府对大型农机具贴补少,投人力度差,使农民对大型农机具更是望而却步,只能看不能买,而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农机具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农机具更新速度更加缓慢,从而大大地影响了田间作业的质量。而很多的农业机械科研机构也由于资金不到位,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撑,致使新技术、新机具发展受阻,进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型农机具少,且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中小型农机具数量居多;动力机具多,作业机具少,农机具配套率较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机具少;产中作业和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后机械少,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2.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土地分散经营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户均耕地受限,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家庭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他们把自家的土地分散开来,使得地与地之间相距甚远,即便是归属于同一家庭,他们也不集中耕地,因此机器使用起来只能是用用停停,不能连续作业,而我国的大型农机具恰恰只有在大面积的耕地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样一来,使得耕地对象与工具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大型农机具的发展停滞不前,不能物尽其用。
3.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缺乏认识,往往都是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加之农机市场法制观念不强,服务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导致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的服务组织始终处于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也比较少,使得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因此导致农机产品质量差,并有假冒伪劣现象发生。
4.农业装备研制能力滞后市场,科技创新能力差
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子市场需求。由于开发制造能力弱,所以大多数科研生产部门只能转型。这样的结果不仅导致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故障多,从而使产品存在质量和性能的问题,而且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得农机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散,生产集中度低,农机化技术储备、技术创新能力弱,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短缺,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所以农机科技创新投人不足,步伐不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产品少,农民就更加迫切需要一些先进的适用农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