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任何万用表的欧姆挡都要用一个附加电源,在测量元器件的电阻时。提供表针偏转的能量。因而指针表的欧姆挡相当于一个有一定内阻的电源(见图),在作检测时,就会输出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也就是有一定的输出功率。
指针表的型号很多,各表设计思路不同,附表列出了几种常见万用表欧姆量程Rxl挡的中值电阻与最大输出功率,供参考。
仪表型号 | 阻值(Ω) | 电池电压(V) | DCV灵敏度 | 输出功率(PM)单位:mW | ||||
R×1 | R×10 | R×100 | R×1k | R×10k | ||||
MF500 | 10 | 1.5(15) | 20kΩ/V | 56.3 | 5.63 | 0.56 | 0.056 | 0.56 |
MF30 | 25 | 1.5(15) | 20kΩ/V | 22.5 | 2.25 | 0.23 | 0.023 | 0.23 |
MF47 | 16.5 | 1.5(10.5) | 20kΩ/V | 34.1 | 3.41 | 0.34 | 0.034 | 0.17 |
MF368 | 20 | 3.0(12) | 20kΩ/V | 112.5 | 11.25 | 1.13 | 0.113 | 0.18 |
说明 |
1、阻值为R×1挡;2、电池电压项内括号数字为R×10k挡供电电压 |
晶体管的损坏机理
晶体三极管有三项主要极限指标,即ICM、PCM、TJM。所谓极限指标,就是晶体管在工作中,对某项关键电量使用范围的最高限度。其中Icm为三极管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Pcm为三极管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TJM为最高允许结温(锗管为75~100℃;硅管为100~150℃)。三极管在电路中工作时。主要承受直流电压,电流两个方面的工作量,所以晶体管的损坏与这两个量有直接关系。
三极管的损坏主要是过压或过流。超出了管子的Pcm所致。所以只要万用表的欧姆R×1挡输出功率小于三极管的Pcm,就可以用来检测晶体管。
国产高频小功率三极管的PCM一般在50mW左右:低频小功率管PCM在100mW左右,因而一般指针表的欧姆挡R×1挡是可以用来检测晶体管的。
实际检测前,也不必去计算指针表R×1挡的PM(前边我们是为了讨论问题而提出来的),只要了解表内电池电压、中值电阻(表盘欧姆刻度中心值)就可以了。中值电阻越小。倍率越低。
PM就越大;反之PM也越小。一般地说。R×1挡由1.5V供电、中值为10Ω以上的指针表,可以放心地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但对于象MF368型一类指针表的R×1挡,虽然中值为20Ω,但该表欧姆量程使用的电池电压为3V,可输出112.5mW的功率,这就不宜用来检测高频小功率管子了,应换用该表的R×10挡(PM=11.25mW)来检测;而对于中值为10Ω的500型指针表。使用1.5V供电,就完全可以检测。
对于万用表的R×10k挡。虽然这一挡输出电压较高(一般万用表为15V,也有9V、12V、22.5V几种),但输出电流更小。PM仅与R×100挡相同,在检测中有些管子可能会发生“一次击穿”的现象,但当测量停止后,管子就会自行恢复正常,不会损坏管子。
有些读者还会问,数字表欧姆挡及二极管挡也有“输出功率”吗?当然是有的。凡能够输出电压、电流的能源都会有功率产生。例如数字表的二极管挡,输出电压2.8V,输出电流1000μA,输出的最大功率为0.7mW。
至于为什么一些文章及教科书中,要把指针表R×1和R×10k挡列入检测晶体管的“禁区”,这可能是由于在R×1档,要输出100多毫安的电流,在R×10k档,要输出9V以上的电压,唯恐初学者不慎,为管子造成永久性的损坏,由于这种考虑,因而没有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