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客户描述,右前门已更换,所以可以确定车门框局部存在变形的部位。究竟是密封较紧的部位向内侧矫正,还是密封较松的部位向外侧矫正,还需要综合其它检查结果进一步进行诊断;车门与门框之间的密封条有的部位挤压较紧,这是导致上述故障的直接原因。需要向外侧调整锁扣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是锁扣位置已经调整到外侧的极限,没有调整的余量。这种情况下,即使可以向外侧调整,那么前门与后门就会出现不平齐的现象,后门也要相应地向外侧调整,而且调整后,原来密封较紧的的部位虽然会恢复正常,但是原来密封略松的中立柱中段部位,将出现密封不严现象。所以根本症结,不是车门锁扣位置调整不当,而是右侧中立柱的中段位置,即锁扣安装部位仍然整体靠近内侧(图4),没有修复到位所致。如果该部位向外侧矫正修复到位,车门锁扣就会有向外侧正常调整的余量,密封性能也会得到保证;拆下密封条后,车门开关自如,关门费力、开门弹出的故障现象消失,检测时前立柱部位的密封性能良好,前门与前翼子板平齐,无阶差。这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可以说明前门铰链及安装部位没有变形,或已经修复到位,右前门铰链位置调整适当。
综合上述诊断分析,初步得出的结论为:右侧中立柱安装锁扣的部位没有修复到位,才导致了上述故障。中立柱没有向外侧修复到位,会导致变形一侧车身整体流线凹陷缺陷,当变形量较大时,还会伴有前、后门与前、后翼子板之间的各配合间隙较小故障。为验证上述结论,重新安装门框密封条,紧固车门锁扣。关闭车门,从车辆前后方观察,车身右侧整体流线,在靠近前、后门之间的位置,相对另一侧,确实有向内侧弯曲的凹陷。拆下左右中立柱内饰板及前座椅等,通过内侧工艺孔点对点测量,与厂家提供的车身数据相比,发现右侧中立柱中段位置向内侧变形5mm。这一变形量不是很大,没有导致车门与翼子板之间的各配合间隙过小故障。
车辆上矫正架,将上次没有修复到位的部位向外侧拉伸,修复到位后,开关车门,上述故障现象消失,故障排除。
针对该车型,上述部位没有修复到位,应该直接关系到右后门上铰链的位置,也会向内发生位移,从而导致右后门上部向内侧扭曲。但接车时并没发现这一现象,估计是维修人员野蛮操作,将右后门上部硬掰了出来,中立柱修复后,就出现了右后门上部向外侧扭曲的现象,只好再进行矫正。
故障总结
车门立柱工艺孔,特别是车门铰链的安装点,一般不便测量。使用厂家提供的车身点对点测量数据,往往需要拆卸大量的内饰件,大部分的测量设备没有该部位的数据,有些带有定位夹具功能的矫正架,虽然可以使用夹具定位,但由于定位点较高,离夹具的根部距离较远,产生的误差较大。尽管这样,也应该通过目测或者验证方法,确保维修质量。
据推测,该车中立柱修复后,维修技师应该没有安装车门框密封条,感觉车门开关正常就直接转交涂装工序,最终导致故障出现。通过该故障案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维修技师没有严格按照事故车修复流程进行作业,损伤部位矫正后,没有去验证,为故障形成埋下了隐患。车辆修复后,需要将相关构件安装到位,再验证损伤部位是否真正修复到位。就车辆密封性能而言,有些车型在车门关闭后,不完全是通过车门内层钢板与密封条配合,来满足密封的要求。有时需要通过车门内衬板与密封条配合,以达到密封的功能。这种情况下,车门内衬板也应该安装,从而通过检查是否密封验证修复质量。
验证方法有时看起来比较繁琐、麻烦,如钣金件焊接前,安装相关构件,验证是否修复到位;施涂原子灰过程中也应安装相关构件,以便判断原子灰施涂量的多少、成型情况等,但它确实是事故车修复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为一旦涂装作业完成,想返工都很困难。
如果该故障是由更换新密封条导致关门费力,可以在下午下班前将车辆开进烤漆房,把锁扣调整至最内侧,强行用力关闭车门,烤漆房温度升高至60~70℃后关闭开关,将车辆放置一夜。或者采用上述方法,放置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