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维修 > 汽车部件维修实例
应对汽车自燃的原因及施救方法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08-04 06:20:01

(二)高压漏电

 

1. 高压漏电一般在点火线圈、点火模块、点火高压线处。多因线路破损、老化、绝缘不良等原因,与发动机机体产生电火花引燃燃油蒸汽。

2. 有分电器的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由于分电器盖密封不严,分电器分火头放电火花引燃油蒸汽。如图2 所示。

 

三、车内外易燃物引发火灾

1. 夏季,车主将车辆的门窗紧闭,置于阳光下暴晒时间过久,车内温度最高能够达到 50℃~70℃,这时车内的一次性打火机,清新剂、灭蚊剂或装在压力容器里的喷雾剂等易爆物品,都很可能因高温而爆炸起火。

2. 一些年久失保、失修的车辆,发动机油渍、污垢附着很多,高温使其成为油蒸汽,成为助燃的材料。有些车主为了使用方便,将毛巾、手套、棉纱等易燃物塞于发动机罩角落处,埋下了自燃隐患。

3. 城市公交车、多轴大货车严重超载,轮胎气压和制动蹄间隙失常,轮毂轴承缺油,松旷摩擦,这些热量足以使轮胎着火,成为火源。

4. 将车停在林区、农村麦场放麦杆处,或运输易燃物,排气中的积碳火星会引燃这些易燃物,特别是发动机点火正时不正确的汽车,排气管回火放炮更容易发生火灾。

5. 汽车行李箱中的修理工具和闲杂物品没有固定放置,有的还将密封不严的备用燃油、润滑油置于其中,当汽车加、减速或追尾发生追尾碰撞时,极易产生碰撞火花而自燃起火。

6. 吸烟可引燃汽车上的众多可燃物,如座椅、座套、脚垫、地胶等等。对大型货车而言,在汽车行驶时,由于负压作用和向前行驶时气流流动惯性,使驾驶室后部形成涡流,很容易将抛出的烟头卷入汽车槽箱内,引燃可燃物起火。如果未熄灭的烟头不慎被扔在了驾驶室内,随后锁车离开,更容易致使车上物品引燃,最后引起大火。

7. 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缺油,机件的表面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摩擦产生高温,如接触到可燃物可导致火灾 。

8. 冬季柴油发动机不易起动,有些司机用明火烤发动机和燃油箱,极易引发火灾。

 

四、汽车碰撞引发火灾

汽车碰撞时,损伤部位可能有所不同,有时出现翻滚现象,不一定都产生火灾,但有可能对油路、电路形成损坏,造成漏油、漏电,或瞬间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引燃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此类火灾有时当场爆发,有时产生漏油漏电隐患,如事后检修不全面,在日后会引起自燃。

 

五、 预防汽车自燃的措施

1. 汽车的使用、保养、维修应贯彻定期维护(汽车使用手册规定的内容)、强制保养、视情修理的原则。不能“只用不养”或“失修失保”,加强日常检查维护,特别是行车前、行车中、行车后的检查(油、水、电、气四不漏),经常检查轮胎气压,保持车内外清洁完好,养成良好的爱车习惯。

2. 夏季由于气温高,发动机容易过热,是汽车自燃的高发季节。夏季来临之前,对汽车油、电路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输油管及接口不老化、不松动、不泄漏、不破损,定位正确、隔热良好;电线电缆要紧固、隔热,线路接头包扎良好,继电器、保险丝参数正确。汽车电线电缆也有时效,不可能终身使用,特别是 8~10 年以上的车辆,建议更换全车线路,消除隐患。也可到 4S 店用相关的发动机线路养护品,使发动机周边线路、接头、蓄电池桩头等线路部件形成一层绝缘保护膜,隔绝水气和氧气的侵蚀,延缓线路老化,以降低自燃率。

3. 在常火线上不随意加装电气设备,不更换大功率的灯泡。需要加装电气设备时,要到正规的维修站,按规定计算电路负荷,配备保险丝、继电器。布线时,不挤压线束,线束不应该和周围零件有接触,且要有阻燃护套保护;线路的连接要用焊锡焊牢,防止虚焊,并注意对焊接点部位的防潮和绝缘处理;连接并正确固定好搭铁线,不损坏线束,保证线束连接牢固。加装负载的电流应小于额定电流 50mA,以免线路过载燃烧。日常维护车辆时要注意检查各个电控单元、电器元件有无潮湿现象,插接器有无腐蚀痕迹,洗刷后的脚踏垫干燥后再放入车内使用,检测车辆前后玻璃、四门、天窗的密封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发动机舱的插接器、电控单元、电器元件不能工作在潮湿的区域里,要避免直接用高压水枪冲洗发动机舱。有时外部也会有一些信号表明有非正常加热痕迹,如插接器插脚处上的黑色痕迹,灯泡或灯泡支架上的黑色痕迹,以及一些不正常的气味,发现这些问题时要注意查找原因,及时维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8,3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