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维修 > 汽车部件维修实例
修复后车身尺寸误差偏大的造成原因
来源:本站收集  作者:佚名  2013-01-11 08:29:07

1缺乏必要的车身修复知识

    (1)不熟悉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点。如今轿车车身多是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没有刚性的车架.为了达到质受小又安全的目的,对车身的A柱、B柱、c柱、车门防撞梁、车顶横梁、门槛板及地板横梁都用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由薄板用模具压制成不同形状,再用点焊连接而成。整个车身和底架共同组成了刚性的壳体,直接承受各种载荷,具有较大的抗弯曲和抗扭转的能力。安全试验要求车辆以50 km/h、的速度正面撞上障碍物,发动机室长度被压缩的范围要在30%-40%,乘客厢长度被压缩的范围要在1%-2%,才属于安全车身。要达到以上要求,车身设计时,材料的选用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地方应使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结构形式,才能刚柔相济。乘客厢必须有一定的刚度,以最大限度保护乘客的安全。由于大部分碰撞多发生在车辆的前后部位,所以发动机舱和行李箱必须要有一定的柔度,以便在发生碰撞时产生变形及时地吸收撞击能量。另外.前后纵梁要设计成弯曲状并要压制波纹及孔,其目的就是当发生碰撞时,使前后纵梁按设计要求变形。当车身遭受猛烈撞击时,大部分的撞击能量被吸能区的特殊构件吸收,但小部分的能最会沿着撞击点扩散到整个车身(图1),当这个能量大于某一块钢板的载荷力时,就会使其变形,这叫二次损伤。二次损伤的位置伤较为隐蔽,但会影响车身内部部件的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远离撞击点的部位也可能变形。这是承载式车身的撞击特点。

 

    (2)不熟悉车身材料的性能。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在受到碰撞时不易变形,但一旦变形就很难用常规的方法校正。超高强度钢只能更换,而高强度钢可以采用加热的方式进行校正,但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若加热温度过高,钢内部的金属晶粒就会由原来比较细的晶粒互相融合吸收而变成大晶粒,但金属晶粒之间的作用力会随着晶粒的变大而减小,从而导致钢的强度降低.因此对于高强度钢,加热温度应控制在370 ℃-480 ℃,且加热时间不可超过3 min。加热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应力。而不是软化金属。车身发生严重碰撞后,很多箱形构件有可能弯曲或铰折,由于铰折处存在很大的加工硬化,因此需要对铰折处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方式应采用自然冷却.切不可急于求成采用水冷.不然同样会使钢的强度降低。

 

2修复前未对车身进行仔细的检查

    对于承载式车身,远离撞击点的部位也可能变形,特别是受损严重的车身,因此修理前必须对车身进行仔细的检查。检查方法主要有目测和测量2种。目测可以直观地看到车身损伤部位的变形,整体的扭斜及各板件的配合,并可通过检查车门、发动机舱盖及行李箱盖的开启情况来判断受损程度。目测要结合车身碰撞的部位进行检查,一般来说,若碰撞发生在车身前面,应检查前保险杠、格栅、散热器支架、发动机室盖、铰链、前护板、前照灯、车门及车轮等;若碰撞发生在车身中部,应检查车门、顶板、门立柱、门槛板、车厢底板及悬架等;若碰撞发生在车身后部,应检查后保险杠、后翼子板、行李箱、尾灯及车轮等。总之目测检查必须根据碰撞力的大小、碰撞的方向和吸收碰撞力构件的强度来观察构件的痕迹.如折痕、脱焊、裂痕等,同时也不能放过外覆盖件上任何微小的挤压和涂层裂纹。通过目测是不能彻底确定车身受损程度的,因此必须进行车身底部基准点和控制点的三维测量。在进行测量时,无论是机械测量还是电子测量都要按照设备商提供的数据图要求选择基准点和测量组件。如果基准点尺寸有误,必须将基准点尺寸校正到位后方能对其他点进行测箫。通过测量即可判断变形部位的位移量。

 

3无专业的车身校正设备

    承载式车身尺寸的准确性是靠装配和焊接过程中夹具定位来保证的.尤其是一些重要部位,如前后纵梁和车身底板加强梁。为了维修时便于测量,在车身装配和焊接过程中,厂家用前后纵梁和车身底板加强梁上的圆孔加以定位,这些圆孔就是测量时的基准点和控制点。设备公司会根据车辆品牌、车型和年款绘制相应的车身数据图。目前测量工具主要有道轨式量规、中心规、奔腾米桥测量系统和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等。这些量具各有优点,但奔腾米桥测量系统和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是目前车身测量较为理想的工具,可以对每一个点进行三维测量,并将误差控制在±3 mm之内。尤其是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它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测量精确,并可以提供维修前后的损伤诊断数据报告,大大提高了拉伸校正的准确度和效率。

 

4不正确的拉升校正

    拉伸校正是车身修复的重要手段。车身在遭到撞击时,由于撞击物的高低与撞击角度的变化,撞击力会分解成几个不同方向的力,从而使被撞击部位引起几个方向的变形,对拉伸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撞损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量后,要根据变形方向与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拉升程序。拉伸要遵循“后进先出”、“从里到外”等原则,且每次拉伸的量不宜过多,拉伸过程中应锤击适当的位置以消除应力,然后松开链条,进行卸力和测量,切不可一次拉伸到位。对于变形复杂的构件可采用多点同时拉伸。总之在拉伸校正时,要做到拉伸和测量同时进行,防止拉伸过度或拉伸不到位。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07,570.3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