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工作时,必须保持正常油压。如果油压过低,各摩擦表面会因得不到足够的润滑而磨损加快,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1.故障现象
发动机刚工作,机油表指示压力值正常,不久迅速降至零;发动机正常工作,机油表压力值低于规定值,润滑不良,使零件磨损加剧,严重时会发生烧瓦故障。油底壳油面过高,并发现浓汽油味和水珠。
2.故障原因
(1)机油表、传感器故障不能正常工作。
(2)机油茹度过低,难以形成油膜或输送量不足。
(3)机油量不足,集滤器、机油滤清器堵塞,或吸油管路接合处密封不严、漏气等原因,使机油泵吸油不足。
(4)机油老化变质或漏进了柴油和水。由于喷油泵、喷油器磨损过大,使柴油漏入曲轴箱,或者由于缸盖破裂、缸垫损坏、缸套阻水圈密封不严,使冷却水漏入曲轴箱,都会使机油勃度降低,油面升高。
(5)转子机油泵磨损过大,内外转子之间啮合间隙增大,油泵内漏增加,或泵体与泵盖之间的调整垫片太厚,使转子端面间隙过大;齿轮泵磨损,调压弹簧变形或断裂。
(6)连杆轴颈净油室两端的螺塞松脱,主轴瓦、连杆轴瓦等磨损面间隙过大,造成机油泄漏。
(7)旁通阀开启压力调整太高或回油阀弹簧松弛、折断。
3.检查方法
(1)先检查机油表是否失效。卸下传感器导线,打开点火开关,观察导线与缸体搭铁后机油表指针。若不动或稍动,说明机油表失效或导线接触不良;若急速上升到顶,说明机油表良好。
(2)机油表检查完好则检查传感器。卸下传感器,用布临时塞住缸体孔,短暂启动发动机,若机油道喷出机油压力不足或只有流动,说明传感器良好;若机油道喷出机油充足且无气泡,则说明传感器失效。在传感器良好的情况下,应检查回油阀和旁通阀弹簧是否发软、折断,或钢球磨损关闭不严,检查回油阀钢球是否磨损。
(3)上述部位良好,则应拆下油底壳,检查集滤器是否被污物堵塞,机油泵是否磨损严重。若油道喷出的油中夹有气泡,说明机油泵连接接头破裂使接头松动、机油泵盖与接触处衬垫损坏或螺栓松动。
(4)刚启动油压正常,不久迅速降至零或只有一点压力是机油不足。如机油压力一直不足,应检查机油是否过稀。油面增高应检查是否有水或柴油漏入油底壳。
4.排除方法
(1)保持合适的油面高度,定期清洗集滤器和机油滤清器。金属绕线式滤清器清洗后,检查滤芯上的铜丝有无松动或破损,若有损坏可用锡焊补好,但修补面不得超过5c耐。若油路进入空气,油压表指针会左右摆动,此时拆开油路接头检查,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要更换有关密封垫,排除漏气、漏油故障。
(2)曲轴箱内的机油量增多时,除查明漏水、漏柴油的原因加以排除外,还应及时更换机油。
(3)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将油底壳机油抽出并加压后排向润滑油道,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机油泵有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
①转子机油泵磨损最大部位是在内、外转子的啮合区以及转子的端面,使转子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增大。对于径向间隙,可将塞尺塞入内转子与外转子的缝隙间测量,其正常值在0. 06 ~ 0.12 mm范围内,超过0. 25 mm时应更换内外转子。
对于端面间隙(转子端面与泵壳端的间隙),将内外转子及泵体清洗后,按工作状态装好,取一根钢板尺紧靠泵体端面侧立,再用塞尺测量钢板尺与转子端面之间的间隙,即为转子的端面间隙,正常值为0.01~0.08 mm。过大时,可减少泵体与泵盖之间的垫片来调整;若调整无效,可研磨泵体端面,使轴向间隙恢复正常。内外转子磨损不严重时,可将内转子掉换面使用;若磨损超限,则应成对更换。装配外转子时,应使有倒角的一端先进入泵体,内转子的固定销不能松动,且两端都应缩进内转子表面,以防工作中刮伤或打碎转子。
②齿轮式机油泵的检查:将泵拆卸清洗干净后.用塞尺测量齿顶与泵体间隙,取不同位置测量的均值应为0.11~0. 15 mm;选择相隔120°的三个位置测量齿侧间隙,其均值应为0.1~0. 3 mm;测量泵体端面与齿轮端面间隙,应为0.075~0. 215 mm。磨损量较大时,应更换。调压弹簧变形要更换。
(4)上紧连杆轴颈净油室两端的螺塞;主轴瓦和连杆轴瓦的间隙应在规定范围内,否则检修或更换相应零件。
(5)旁通阀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若其开启压力过高,可减小其弹簧预紧力。回油阀弹簧折断应换新;弹簧松弛时,在柴油机低速稳定运转下调整,旋下调整螺母,将调压螺钉旋入,则机油压力增高,旋出则机油压力降低,调好后将螺母锁紧。回油阀钢球磨损时与阀座密封不严,也应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