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双闪灯是万能的
雨雾多发季节,司机们开车时经常遇到能见度较低的环境。当路上有第一辆车开启双闪灯后,马上会有第二辆、第三辆,乃至第一百辆车连锁反应般地如法炮制。白天还好点,如果是夜间行车时,眼前一片片闪烁的橘色灯光就会晃得人几乎看不清路。
安全意识的提高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滥用和错误使用却不应该提倡。双闪灯是危险警告灯的俗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文规定,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开启此灯,但没有说雨雾天气也应当这样做。
在能见度较低的雨雾天气行车,开启双闪灯虽然增加了司机的心理安全感,但如果路上的所有车辆都打着双闪灯,不但刺眼,也屏蔽了转向灯功能,还会让人无法区分哪些车是静止的,哪些又是行驶中的,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专家表示,汽车上的雾灯就是为应对雨雾天气专门设计的。有些车辆可能没有前雾灯,但后雾灯却是法规强制安装的,灯光呈红色,持续发散射出,雨雾中的穿透力和辨识度高于其他车灯,而且不像闪烁的双蹦灯那样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此外,有雾天实地测试证明,除了极个别采用LED双闪灯的车辆外,橘色双闪灯在二百米外几乎融入雾中,辨识度明显不及红色的雾灯。
专家提示:如果有机会去国外自驾游,记得不要在行驶中开启双闪灯,那表示有突发险情,周边的司机甚至会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13.车内放散香剂
车里的味道总是有些冷冰冰的,没有人气,于是司机们喜欢在车内放上一些汽车香水、空气清新剂之类的东西。车里香喷喷,难闻的味道也没有了。
空气清新剂是由乙醚、香精等各种化学成分合成的,它并不会分解有害气体,只是通过散发香气来掩盖异味,靠混淆人的嗅觉来“淡化”异味。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分解之后产生的气体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物,它反而加剧了车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长期使用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刺激,劣质芳香剂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香味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口、鼻以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达到全身各部位。敏感人群极易引发头疼(特别是偏头痛)、打喷嚏、流眼泪、呼吸困难、头晕、喉咙痛、胸闷、活动过度等症状。
14.座椅上加凉席
夏天快来了,坐久了可真不舒服。不管真皮座椅还是针织内饰,都容易出汗,影响形象不说,开车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不如加个竹凉席,坐着凉快,价格也不贵。不太热的天还不用开空调,油耗也降下来了。
您生怕刹车时自己甩不出去吗?这类凉席的摩擦力小,不管是加速还是刹车,在制动的时候容易让身体滑动,也让安全带的保护能力降到最低。因此热您就开空调吧,比起省下的那点小钱,还是把安全放到第一位。
15.随意改宽胎
看着那些运动款的车,一些车主心里那个痒啊,不行,咱们的“老车”也得运动起来,先改个运动型的大宽胎吧。加大的轮毅、更宽的胎面,看上去多帅气,还能加大爱车的制动力,哪天也能来个“漂移”甩尾……可,怎么回事?油耗也上去了,还容易起包、爆胎。
改宽胎实际上是降低轮胎的扁平比,这样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轮胎的胎壁将相对变薄,加大胎宽也就增加了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对车的操控更有利。但是相应的变薄的胎壁也会更容易在通过坑洼路面时内部帘布层断裂,导致无支撑的橡胶层部分起包,爆胎的概率也提高了不少。而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意味着汽车的油耗会随之增加。此外,轮胎的扁平比越低,其减震的效果就越差,这样的“蹦蹦车”也许会吓跑不少想搭顺风车的美眉哦。
16.拆三元催化器
车主小张,玩车很多年了,好歹也算半个行家,没事就爱在车身上自己“动手术”。这次他琢磨着要让自己的车开起来更“牛”,于是瞄上了排气系统里的三元催化器,环保什么的他可管不着,这三元催化器怎么看就是在排气上填堵来。拆!咱改直排。还没得意多久,这排气声是大了,可怎么感觉还不如以前有劲儿啦?
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尾气排出的三种有害气体通过氧化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拆除三元催化器,那种轰隆隆的排气声确实给车主带来赛车般的听觉刺激,可对目前大部分的电喷车来说并不能达到增强动力性的作用。因为区别于过去的化油器车,电喷车的进气量是由电脑控制的定量,即便加大排气量,进气量不变,实际效果也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