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电动汽车还只是疑似环保, 在大力推广电动车辆的同时, 我国电网还须大力提高绿色能源的比例; 为有效解决和完善蓄电池生产、 储运、 管理和回收的污染, 须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蓄电池各环节的环保措施和新能源的研究。
2011年11月17日 《人民日报》 刊载了财政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改委4部委联合提出的大力推广电动汽车, 并为电动汽车推广提供诸多便利的文章。 但目前发展电动车仍要面临很多难题, 其被标榜 “零排放” 的环保标签其实仅仅是一个面具, 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排放的电动车, 在其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续却都是污染大户。 据国家电网统计, 2010年, 中国82%以上电网依靠火力发电, 我国煤炭资源多而石油少, 预计到2020年我国75%以上电网还须靠火力发电, 这种情况下获取电能的电动车辆无疑就是间接在烧煤。
1 电动汽车同样存在污染
1.1 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不清洁
电动汽车作为用电的终端, 的确是清洁的低排放的交通工具。 虽然电动汽车本身是清洁的, 但为给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电, 发电厂发电的过程中却有可能产生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 与传统汽车相比, 原来是燃油发动机驱动, 现在是燃油发动机发电, 再用电动机驱动汽车。 但在中国目前的用电背景下普及电动汽车, 无非是将排放污染前移了、 集中了。 只是把污染从城市转入到了乡镇。
电动汽车用电作动力, 电的来源本身要消耗能源。 在中国75%以上依靠火力发电的情势下, 目前宣称的电动车几乎就等同于烧煤。 因此, 在煤电占绝对份额的中国, 原本可能做到零排放的纯电动车完全失去了节能减排的意义。 鼓吹在中国发展电动车, 不过是把排放污染前移的一个伪装的 “面具”而已。
电动车的普及会使电网的负荷增加, 国家要投建更多的火电厂, 而煤的能量转换率又低, 更多地造成环境污染。 当然, 获得同量的电能, 用燃料电池最理想, 毕竟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高。
国内电网80%以上用煤炭发电, 电动车缺乏清洁电网。 我国82%的电力还得来自煤炭, 而且是含硫高、 灰分高的劣质煤, 到2020年, 用煤炭发电仍将占到电力供应量的71%。 而水电、 风电、 太阳能, 加上还在争议中的核能发电, 比例仍然不到三成。 据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 的专家计算, 如果一个地区的电能高于80%来源于火电, 这样的电动汽车便并不清洁。 而中国目前共有7个电网, 其中东北电网、 华北电网99%的电力来自于火力发电,只有华中电网40%的能源是由水力发电等可再生方式提供的。
要让电动车做到绿色无污染, 首先要做到电网清洁化, 绿色化。 这需要引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 一些国外城市之所以能够大力普及电动车辆, 是因为他们对清洁的电控制得很严格。 例如瑞典的一家纯电动车销售专营店的老板说, 在他们国家要卖出一辆纯电动车, 必须要与客户签署一份协议, 该协议内容是保证车主的电能来源是 “干净的” 电力供应商; 如果用户做不到这一点, 他们宁肯失去这单生意。 瑞典的电能构成中, 水力发电占50%, 风力和其它生物能源发电占45%, 而用煤发电只占5%, 因此在这样的地区推广电动车, 才能真正做到碳的 “零排放”。 而在我国, 电动车只是把城市的污染转移到乡镇农村去而已, 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用煤发电, 然后输送到城市。
今天, 我国蓄电池的生产厂已经设置在远离城市的乡镇, 甚至农村。 现在的电动汽车很多是重达600 kg的锂电池来推动的, 中国已有25个试点城市,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 一般情况下, 锂离子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5年左右。当电池结束了生命周期后, 怎样处理成为了重要问题。 直到如今, 各界专家除了收集存放、 找地填埋之外仍没有什么特别行之有效的对策。 国内并不像日本, 有一个 “电池矿山” 式的回收产业链, 将废旧电池拆解提炼得到有用的重金属。 国内的电池回收利用率水平还很低。
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 锰酸锂等类型, 锂电池里面用的电解液是有机物, 遇水分解, 挥发后重新在人体表分解出氢氧化锂, 严重时会损伤人的视力; 此外, 锂电池还有一定含量的钴, 一旦释放对环境将会造成危害。铅酸蓄电池因含有重金属物质铅, 会对土壤、水源和人体造成危害, 对其回收处理, 国家一直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严禁没有从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报废的铅酸蓄电池, 基本上可以修复, 修复后效率可达新电池的80%以上, 第2次修复效率也有50%以上, 剩下的就交给回收公司处理。 很多回收废品的是一些地下加工厂, 他们将回收来的铅酸蓄电池存放在不具备条件的空地或仓库里, 加工过程也没有资质, 造成了铅的大量浪费和三废的大量排放。 环保组织铁匠基金会 (Blacksmith) 数据显示,世界上最严重的10个污染问题, 其一就是错误拆除铅酸蓄电池造成的。 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去收集这些废弃的电池组, 然后还要重新评估它们的价值, 再将它们向消费者重新销售。
在无法保证纯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企业高度达标、 使用清洁电能的基础之上, 电动车报废电池也没有解决方案和法律法规之时, 就积极普及推广电动汽车其实是个对环保认识极大的误区。
2 消除电动车辆蓄电池污染是关注的重点
电动车辆蓄电池的铅污染的主要问题在于粉尘———血铅超标就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最大的伤害。通用汽车的一位高管曾说过, 通用在美国的一个电池生产厂旁边就是迪斯尼乐园, 因而工厂各项排放都经受了最严格的检验。 而在中国, 铅酸蓄电池行业仍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体, 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 其中有半数属于无证违规经营, 90%以上不符合国家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环保部的调查报告披露, 2010年6起较大的铅污染事件一半由铅酸蓄电池企业引起。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原料为铅与浓硫酸, 为重金属危险品与高腐蚀性化工原料,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尘、 铅烟与酸雾会通过粉尘进入人体, 导致血铅超标; 这些粉尘漂浮于地面1m处左右, 因此对儿童健康影响最大。
而据电池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 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1800多家 , 产值在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 200 多家, 不到整体数量的10%, 而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则更少。 大量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成为铅污染的制造者。 这也就意味着: 为电动汽车提供各种服务的上下游小企业, 其污染程度甚至超过传统汽车供应商。
中国电动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 为了保持300 km的续航能力, 电动汽车使用质量达到600 kg的磷酸铁锂电池。 在国内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 铅酸蓄电池将会被大量应用, 铅酸蓄电池在生产与回收环节都会产生严重污染。 电池生产环节中的金属材料加工中有铅、砷、 镉、 汞、 铬等会释放出来到灰尘和水中。 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 在深圳正建设中的最大电池厂, 曾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抗议, 财新网报道更是直指其环保报告造假, 意在获得国家补贴。在后期的整改中, 比亚迪才同意将新建的铁锂电池厂生产布局进行调整, 把污染工序转向他处生产。据2011年12月21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消息, 整治铅酸蓄电池污染, 是今后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 表达了国家整治铅酸蓄电池的决心。 业内人士正统一思想把铅酸蓄电池逐出电动车辆蓄电池的行列, 最终锂电池将成为主流, 电动车辆蓄电池的污染问题的解决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