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型:1.8T
二、故障现象:
发动机暖机运行阶阶段及车辆行驶过程中急加油有“喀嚓”的异响;机油压力正常,连续更换了两个凸轮轴调节器,故障仍然存在。
故障诊断排除:
在接到用户车辆以后,我们技术人员根据排除类似异响故障的经验,确认为凸轮轴调节器损坏,并为其更换了该部件后,异响消失,可是出厂不到一个月时间,行驶了仅5000公里,用户打来电话反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急踩加速踏板时,在更换凸轮轴之前的异响又出现了。根据用户在电话中的描述,认为现在故障应该还不是很严重。但为安全起见,还是将用户约进站,确认故障部位还是在凸轮轴调节器,一直认为刚换的新的,不可能这么快就会坏,是不是其它原因导至凸轮轴调节器损坏?接下来对与该装置有关的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测试,包括机油压力(怠速时压力为1.6bar、发动机2000转时压力在4.0bar左右波动),凸轮轴调节器电磁阀电阻值为12欧,发动机控制单元J220中无故障存储。
该查的都查了,该做的做了,这时又把造成异响的原因转向了凸轮轴调节器,(因为在过去的维修过程中也遇到过新配件有质量问题的,如果所有的配件都能保持百分百的合格,全世界那么多的整车厂就不需要质量担保了),给用户说明并征得其同意后,再次更换凸轮轴调节器,同样出厂二十天后,预料之中的事又发生了,而且这次行驶了仅三千公里,用户再次进站,还是同样的故障,同样的异向。
到了这个时候,一边是反复维修未排除的故障,一边是用户的抱怨。维修诊断一时陷入疆局。到底时什么原因能导致该部件的屡屡损坏?为什么所测得的与该传感器相关的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是配件质量问题,也不可能连续更换的两个调节器都有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想到我们以往维修过程中碰到过发动机轻微的冲气缸床,能导致轻微的发动机发抖或水温偶尔偏高,而测量气缸压力都是正常的。想到这里,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润滑系统有轻微的御压?如果说要对整个润滑系统的油道及各个相关零部件进行检查,一是难度比较大,二是用户也不会同意将整个发动机解体。
同维修人员协商后,决定从简单部位——进排气凸轮轴及凸轮轴承盖开始拆卸检查。首先来看一下标准值这部分的标准值及测量方法:进、排气凸轮轴的径向间隙(需拆下气门顶筒,磨损极限为0.1mm),径向跳动量(不超过0.01mm),进、排气凸轮轴轴向间隙(不得大于0.2mm)。但当我们拆卸气门室盖后,用手摇动排气凸轮轴时,发现其径向间隙比进气凸轮轴的略大,用厚溥规测得排气凸轮轴的径向间隙为0.12mm,而进气凸轮轴的径向间隙仅为0.07mm,也就是说排气凸轮轴的径向间隙比进气凸轮轴的径向间隙大了0.05mm,且超过磨损极限0.03mm,问题会不会是出现排气凸轮轴上?如果真是这里的问题,那么需要更换整个气缸盖,而且维修费用也会很高。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试着用研磨排气凸轮轴承盖的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如下:
先将排气凸轮轴承盖与缸盖的接触面用800的砂纸进行研磨,然后再用少许印泥涂在轴排气凸轮轴上并装配好,转动排气凸轮轴,然后再拆下轴承盖进行观察与排气凸轮轴接合面是否均匀,如发现不均匀,则用刮刀将轴承盖与排气凸轮轴接触的圆弧面进行刮削。同时要对其径向间隙进行测量。
研磨完后,更换了一个新的凸轮轴调节器,再进行试车,此时进行机油压力测试时,发现机油压力高出了0.2bar。出站一个月后,电话回访用户正常,现在该车累计行驶了十一万多公里,进站保养时,与用户沟通得知,类似的故障及异响没有再出现过。
三、小结:
这类故障我们在维修过程中碰到的不是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遇到问题后我们应该怎么样突破常规思维修,怎么样做到融会贯通,这些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对于1.8T发动机的机油压力,标准是2000转时压力在3.5~4.5bar之间,而2000转时明明有4bar,为什么凸轮轴调节器总损坏?会不会是在高速时有某一部位泄压导致机油压力不够引起的?这时联想到轻微的冲气缸床后的故障现象,利用这一点,开始对润滑系统进行检查。最后,将维修费用户降到了最低,当然用户也非常满意。
那么,为什么怠速、发动机2000转时机油压力均正常,机油压力也没有报警,为什么会屡屡导致凸轮轴调节器损坏?事后总结分析了一下:应该是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随着发动机排气凸轮轴转速的加快,从排气凸轮轴泄掉的机油也就越多,从而造成压力下降,而我们在对机油压力测试时,仅仅检测了发动机怠速和转速为2000n/min时的压力,至于仪表上的压力报警灯为什么不亮,应该是只有机油压力低于1.6bar时才报警。
以上仅为个人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有待同行更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