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压制动系统内气泡的形成原因
众所周知,制动液的主要成分是蓖麻油、醇类、矿物油以及添加剂,其中的轻质成分在高温下容易蒸发和汽化。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这些制动液的蒸气在间歇性制动中不断地压缩和膨胀,阻碍制动液的输送,使制动疲软,制动效能降低,这就是制动系“气阻”产生的后果,这种情况在农用车辆满载下长坡和频繁使用高强度制动时最容易发生。因此,制动系产生“气阻”,一定要及时排除,以保证行车安全。
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凡方面:
①制动液的品质欠佳,其中醇型制动液比矿油型和合成型制动液更容易产生气泡。
②制动管路靠近排气管等热源。
③天气炎热,或者农用车辆在连续坡道上行驶,因为频繁使用制动器而产生大量摩擦热,促使制动液汽化。
为了减少液压制动系统内气泡的形成,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①采用合成型制动液,它的沸点不低于120℃,尽量不使用醇型制动液。
②制动油管应当安装在距离排气管200 mm以外的地方,或者在制动油管与排气管之间安装隔热板。
③农用车辆在高原、山区行驶时,途中应当停放在阴凉处休息一会,以便降低制动液的温度。
二、液压制动系统排气
当农用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产生气泡以后,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因此在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液的压力难以相应提高,使制动效能大大降低,因此应当及时进行排气,以恢复车辆制动效能。
1.判断方法
踩下制动踏板以后,脚感软绵无力,有明显的弹性反应,并且刹不住车。松开制动踏板,稍停一会儿,再次试验,还是如此,即可判断液压制动系统存在气泡。
2.排气顺序
总的原则是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即从距离制动总泵最远的车轮开始排气,然后按照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的顺序进行。但是,对于安装了真空增压器的液压制动系统,应当首先排放真空增压器上离总泵最近的放气阀,然后逐一排放较远的放气阀和各分泵上的放气阀。
3.放气部位
在各制动分泵处进行。
4.排气准备
(1)清除总泵加液口和各分泵放气阀处的尘土及油垢。
(2)往总泵贮液罐加注足够的制动液,然后连续踩几脚制动踏板,使制动液充人分泵中。
(3)准备一根长约300 mm、直径6 mm的胶管,一只接制动液的杯子(最好是透明的)。
5.操作步骤(由2个人配合进行)
(1)取下分泵放气阀上的防尘罩(一种橡胶帽),套上长度合适的胶管,将胶管的下端浸人盛有不多于半杯制动液的杯子中,这样做可以防止制动液污染周围零件,同时便于回收制动液。
(2)一个人在驾驶室内,迅速踩下然后缓慢放松制动踏板,如此反复数次,直到制动踏板的位置一次比一次增高,踩下时有较大的阻力感(即所谓“发硬”),踩不下去时,再用力踩着,在此高度上保持不动,不要放松。
(3)另外一个人在车下,将分泵上的放气阀旋松1/2-3/4圈,此时可以看到夹带气泡的部分制动液顺着胶管流出,这时制动踏板的位置会随之下降,直到制动踏板快接近行程底时,迅速将放气阀拧紧。在放气阀未拧紧之前,切不可放松制动踏板,否则空气会再次侵入。
(4)按照以上方法,重复几次,直到从胶管流出的制动液中没有气体泡沫,该车轮排气作业才算结束。
(5)采用同样的方法,按照规定的顺序,排放其他车轮制动器内的气体。
(6)在各车轮制动器排放完气体后,取下胶管,套上防尘罩,再次向总泵贮液罐内加注制动液,使制动液的液面达到距离加液口上边缘大约15-20 mm的位置。
6.注意事项
(1)在排除气体之前和排气过程中,应当随时向总泵贮液罐补充制动液,防止因制动液流完而吸进空气。
(2)车上和车下的两个人必须配合行动。
(3)每当更换了新的制动液时,必须进行液压系统的排气作业。
(4)对农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进行不拆卸清洗时,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不过应当先拆去制动灯开关,然后踩下制动踏板,再将制动总泵的液压油从这里全部放出。之后装上制动灯开关,向制动总泵加满制动液,踩下制动踏板,按照由远到近的排放顺序,卸去分泵上的排气螺塞,使旧油、污物从分泵的放气阀流出,直至流出新的清洁制动液为止。这样即可完成对液压制动系统的不拆卸清洗。
(5)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容易被维修人员忽视,就是有的车型的左、右制动分泵可以互换安装,但是会造成其上的排气螺栓的位置上下颠倒,如果排气螺栓的位置朝下,由于空气轻,它总是聚集在上方,因此造成制动系统内的气体排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