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汽车“吃”的是汽油,排放的是温室气体;有的汽车“吃”的却是氢气,排放的只有水。这第二种车,叫做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正在汽车界悄然走红。
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便于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虽然在老百姓心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依然不显山不露水,可是在很多专家眼里,其将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得先从氢燃料电池的原理说起。氢燃料电池其实是一种发电装置,其燃料就是氢气。氢气从燃料电池的阳极进入,氧气从阴极进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电流并生成水,实现零排放,相当环保。跟普通汽车相比,以氢燃料电池为发动机的汽车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就算跟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可圈可点。
一般电动车受电池储存能量限制,充一次电续驶里程在200千米左右,充电时间也动辄几个小时,用户存在“充电焦虑”。而加氢和加油一样,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加一次氢续驶里程可达500~700千米。
正因如此,在我国确立的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布局中,燃料电池车一直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列为“三纵”—尽管与另外“二纵”相比,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态势一直有点低调。
令人鼓舞的是,犷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再次寄予厚望,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燃料电池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在补贴政策方面,2016~2020年其他“二纵”的补贴额度会大幅减少,但燃料电池车的补贴额度不但不减,有的车型还会有所增加。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燃料电池,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局面。2014年,日本丰田宣布其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售价仅比狸电池车稍贵:在国内,佛山、如皋、郑州、上海、北京等地已开始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的示范运行。
如果说2015年是世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元年的话,2017年可视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元年。国内大的汽车企业如上汽、一汽和二汽均已开始计划、设计或生产百辆级的燃料电池专用车投放市场。另外,北京冬奥会也将进行燃料电池大巴车的示范运行。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流水线、生产工艺等配套稀缺。而在日本,燃料电池产业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在做,这对于燃料电池降低成本、推进产业化十分有利。
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经过十几年研发后,有了基本的铺垫,但很多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还没有走出实验室。氢燃料电池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是膜电极,其重要性相当于电脑和手机的芯片,而国产膜电极在耐久性和性能上还有待提升。目前国产膜电极的寿命最高能达到8 000小时,国际上最好的水平则可达到10 000小时以上,这也直接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寿命。
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从示范、考核到产业化的过渡阶段。燃料电池技术门槛高、难度大、涉及的技术链条长,全方位商业化还需待以时日。但是,可以先从一部分领域率先开展商业化突破。这部分领域,是指城市客车等商用车领域。这也是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进展最快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