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技术
发动机烧机油原因分析及故障诊断流程
来源:汽车维修  作者:佚名  2016-12-07 15:36:51

    一、发动机烧机油的故障现象
    当汽车发动机存在烧机油故障时,常伴有机油消耗量增加,排气管排气烟度加重,火花塞经常失效,燃油消耗量增加,排气污染加重,且汽车使用的可靠性下降等故障现象。
    二、发动机烧机油的原因分析
    (一)机油进入气缸的路径
    1.机油沿气门杆进入气缸。气门位于气缸的上方,如果气门杆与气缸盖上的导管孔配合松旷,或者气门油封失效,在进气门开启时,机油会沿着气门杆被吸入气缸。
    2.机油沿活塞与气缸壁之间间隙进入气缸。如果活塞与气缸之间横向配合松旷,或者活塞与活塞环之间纵向配合松旷,机油会由下向上进入气缸。
    3.机油经进气管吸入气缸。曲轴箱通风装置可以把气缸泄漏到曲轴箱内的燃气吸入到气缸内,回收之后再进行二次燃烧。在这个过程中,曲轴箱内飞溅的机油颗粒也难免被吸入气缸。正常情况下,吸入气缸内的机油颗粒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如果空气滤清器严重阻塞,吸入气缸内的机油量就会增多,从而导致发动机烧机油。
    (二)常见的烧机油故障原因
    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到了汽车大修里程的中后期,发动机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烧机油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活塞组件和气门组件的磨损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气缸壁、活塞环及其环槽的磨损,使活塞环的侧隙、背隙、端隙增大,尤其是侧隙的增大,会导致活塞环的泵油现象加剧。
    2.气缸壁与活塞裙部的磨损增大了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并且使气缸出现锥形度和失圆度超标,导致活塞裙部的导向性能变差,引起活塞环在其环槽内的角震动,从而加剧了活塞环的泵油。
    3.由于磨损使气门杆与气门导管内孔、气门杆与气门油封配合松旷,或者是气门油封老化失去密封性能,进气冲程时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将气门摇臂室内的机油沿进气门杆部间隙吸入燃烧室。此外,气门导管与气缸盖上的承孔失圆或者配合松旷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三)早期烧机油的故障原因
      有些新出厂或者刚大修过的发动机,投入使用几千公里,甚至维修保养后在试车阶段就过早地出现了明显的烧机油现象,这往往是由于更换的配件质量不佳、维修装配不当或者运行中使用不当造成的,具体包括:
      1.由于材质或者加工工艺的原因致使活塞环过软、径向弹力不足。
    2.选购的活塞环、活塞不是同一产地,装配时仅注意了活塞环端隙,而忽略了对活塞环侧隙的检查,这就有可能出现新修发动机活塞环侧隙偏大的情况。
    3.扭曲环或者锥形环装反,造成活塞环上行时刮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锥形环锥角很小(一般为30'~60')不易识别,为避免装反,一般在靠近环端的上侧面标有装配记号,例如“向上”、“TOP”或者“O”等。
    4.采用湿式气缸套的发动机,气缸套外圆与气缸体承孔之间一般留有0.04~0.125mm的间隙,在维修时若更换的气缸套外径过大或者未刮除气缸体承孔表面的污垢,气缸套外圆与气缸体承孔便会呈现过盈配合,这样相邻气缸套之间的气缸体金属在发动机工作时受热膨胀,使气缸套沿气缸体纵向挤压变形而出现失圆(铝合金气缸体更加明显),导致窜油、窜气以及敲缸。这种原因引起的气缸失圆,严重时在冷机状态就可以测出各缸均有失圆,而将气缸套从缸体中取出之后,再单独测量气缸套,又会发现失圆度减小或者消失。
    5.因装配不当造成空气滤清器进气缝隙过小,致使进气道强大的真空吸力大部分作用到曲轴箱通风管,曲轴箱大量的油雾(机油微粒)被过量吸入燃烧室。
    6.在初始磨合期违反操作规程,高速、重载行驶,或者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等原因,导致气缸壁拉伤、活塞和活塞环严重磨损,往往是造成发动机早期烧机油的常见原因。

      三、发动机烧机油的诊断流程
    如果发动机排气管排蓝烟或者在汽车行驶中火花塞经常失效,而且失效的火花塞电极附着有积碳和湿润的油垢,则表明发动机存在烧机油故障。若单缸或者个别气缸火花塞经常失效,为部分气缸烧机油;若各缸火花塞均经常失效,为各缸同时存在烧机油的故障。

    (一)部分气缸烧机油故障的诊断流程
    如果是单缸或者部分气缸烧机油,可参照图1进行诊断。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 好的评价
      0%(0)
  • 差的评价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4,000.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