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的地表形态特征有溶沟、溶槽、石芽和石林;漏斗、落水洞和竖井;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等。岩溶地区的地下形态特征有溶蚀裂隙及溶洞、暗河、石钟乳和石笋等。
我国石灰岩地层形成的岩溶地区分布很广。这种地区在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最多,其余湖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均有规模大小不同的岩溶地区。此外,我国的西部和西北部在夹有石膏、岩盐的地层中,也有局部的岩溶分布。
可溶性岩层由于成分、形成条件和组织结构等不同,岩溶的发育分布也不一致。岩溶地区的地貌特征造成工程地质条件的不连续性,大大地增大钻(冲)孔灌注桩施工难度,岩溶地区的钻(冲)孔灌注桩与普通地质条件下钻(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相比,具有技术难度复杂,病害类型较多等特点。
桩基础施工诱发次生灾害产生的机制
次生灾害引发溶洞塌陷及覆盖层沉陷
填海岩溶区溶沟、溶槽、基岩裂隙与溶洞相互连通,上覆土层松散且空隙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若施工不当,极易诱发次生地质灾害。易造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有溶洞塌陷及覆盖层沉陷两种情况。
钻孔灌注桩施工引起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
①潜蚀、崩解作用;②迁移作用;③水压和真空作用;④内外渗流作用;⑤振动作用;⑥当采用冲击等成孔形式时,还会因成孔机械较大的冲击力对孔位及其四周较薄顶板或洞壁的溶洞造成破坏性影响从而引起溶洞坍塌。岩溶地区冲击钻成孔灌注桩常遇问题
漏浆;倾斜;卡钻;埋钻;崩塌;清孔困难;漏混凝土;桩身质量问题。由于地下水流动,加上漏浆等原因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夹泥甚至断桩。
岩溶地区人工挖孔灌注桩常遇问题
安全度不高;“流泥”问题;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够。
总的说来:在岩溶地区施工中,上述常规的施工方法都会有相对较大的弊端,易造成工期延误,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等施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