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维修 > 汽车部件维修实例
分析及检修铅酸蓄电池故障(一)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10-14 05:21:29


3.自行放电

在未接通外电路时,蓄电池的电能自行消耗。充足电的蓄电池,因某种原因放置不用,在不工作的情况下,逐渐消耗电量(失去电荷)的现象,称自行放电。

 

自行放电不能完全避免,一般认为每天消耗本身容量的 1%~2%是正常的,如超过此数值,为不正常自行放电。其故障表现是:当再次起动发动机时,起动机明显无力,甚至不转;测量电解液密度,其值明显低于停驶之前,蓄电池自行放电的原因主要有:电解液不纯,极板材料或电解液中有杂质,这样杂质与极板或不同杂质间就会产生电位差,形成闭合的“局部电池”而产生电流,使蓄电池放电。或者是溢出的电解液堆积在盖板上,正、负极桩形成通路;或者是硫酸下沉,上下部密度差别大,使极板上下部发生电位差引起自放电。隔板破裂,造成局部短路;蓄电池盖上有电解液或水,使正、负极间形成通路而放电;活性物质脱落,使极板短路造成放电;蓄电池长期存放,电解液中硫酸下沉,使上部比重小,下部比重大,引起自行放电。

 

不同原因引起的自放电,其故障排除的方法不同:检查蓄电池盖表面,若有不洁予以清洁。

 

注意观察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是否呈现褐色,若是,则为壳体底部沉积物太多而造成自放电,需倾出全部电解液,并用蒸馏水将壳体内部冲洗干净,然后重新加注电解液,并充足电。

 

如果检查均为正常或将其它造成自放电的故障原因排除后,自放电故障仍明显,则可能是电解液不纯,故障处理的方法为:先将蓄电池全放电或过度放电,以使杂质全部进入电解液,然后将电解液全部倾出,用蒸馏水冲洗壳体内部后,加注电解液并

将其充足电。

 

用电设备开关未关或电路有短路、漏电故障时,会有与蓄电池自放电故障相同的现象,因此,在检查和排除蓄电池自放电故障时,应先检查有无蓄电池外接电路的问题。

 

由于数字石英钟、电子调谐(电台记忆)式收放机及电喷发动机计算机记忆内存等在点火开关关断时仍处于通电状态,因此,在点火开关关断及所有用电设备开关关断的状态下,检测蓄电池的输出电流不为 0 或检测用电设备的电路电阻不为开路(电阻≠∞)是正常的,但电流不应大于 1A,电阻不小于 100Ω,否则,说明电路或开关有短路或漏电故障。

 

要减少自行放电,电解液必须力求纯净,使用中应经常保持蓄电池盖清洁,以免短路。如电解液不纯,需将蓄电池用标称容量的 1/10 的电流放电至单格电压1.7V 为止,然后将电解液倒出,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再换用纯洁电解液进行充电。应急修理的方法是:若蓄电池顶部不清洁,则可用稀释的氨水或碳酸钠溶液清洗干净;若全部单格电池自行放电严重且电解液呈现褐色,则应更换电解液;若个别单格电池自行放电严重,则可拆修该单格电池。

 

4.活性物质大量脱落

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的活性物质渐渐因损坏而脱落,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循环充放电末期,主要特征是在电解液中有沉淀物,电池容量下降。充电时电解液会成为混浊褐色溶液,充电电压上升过快,电解液过早出现“沸腾”现象,而其密度达不到规定的最大值;放电时电压下降过快,容易明显不足,则说明蓄电池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较多。蓄电池的电解液混浊并呈现褐色,同时其容量明显不足,这是活性物质脱落的现象。活性物质的脱落,如果是电池的使用寿命接近终止时,活性物质的脱落已是正常现象,但是在下列情况时,同样造成极板的活性物质脱落。正常使用期内蓄电池极板上活性物质脱落是有限的,造成极板活性物质早期脱落的原因有:

 

负极板由于添加剂比例不当,在充放电过程中引起活性物质膨胀脱落;充放电电流大或过量充放电,长期过放电;充电时电解液温度、密度过高;放电时外电路发生短路;电解液不纯;极板硫酸化或板栅腐蚀断裂。

 

起始充电电流过大。因极板活性物质的还原是从导电最好的栅架处开始的,大电流充电时,该处硫酸铅迅速还原,所以距栅架较远的硫酸铅来不及起化学反应,由于硫酸铅体积较大,故与内部已还原的活性物质间的附着力就差,所以易从极板止脱落下来。充电终期电流过大。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剧烈地冲击极板表面,使已还原的比较松软的二氧化铅大量脱落。

 

经常性的过量充电。过充电的电流虽然不大,但因此时极板上硫酸铅已全部还原为二氧化铅和铅,充电电流全部用到电解液上,这时产生的气泡虽不太多,但同样对极板表面产生冲击作用使活性物质脱落;放电电流过大。此时化学反应激烈,会引起极板翘曲,从而造成活性物质脱落;由于活性物质脱落,会使极板短路,造成电池自行放电,必须将蓄电池拆开修理。

 

蓄电池极板组安装不良而松旷、蓄电池在车上安装不牢固,使极板组颠簸振动加剧,造成活性物质脱落。冬季蓄电池放电后未及时充电,使电解液密度过低而结冰,导致活性物质脱落。

 

由于蓄电池制造厂一般采用热风循环的干燥方式,极板表面一层的活性物质先干燥,里层的活性物质后干燥。这种干燥方式有它的优点,即在湿热条件下,极板水分缓缓挥发,活性物质自身结合牢固,活性物质与极板板栅结合也牢固。但这种干燥方式也有缺点:干燥时间长,而且负极板上的海绵状纯铅往往不容易干透,存有水分。冬季大气寒冷,存放极板及蓄电池的库房温度很低,没有干透的负极板就会受冻。

 

有的人在加注电解液时,往往只注意到了电解液密度值,却忽略了规定的相对应标准温度。特别是在冬、夏两季,加注的电解液密度必须严格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大电流过充电,或者是低温大电流放电,或者是在行驶中过分颠簸振动,都会加速活性物质脱落。负极板活性物质一旦遇到高密度的电解液,几经充电循环,活性物质就会大量脱落,促使蓄电池使用寿命人为缩短。因此,应严格按照制造厂的要求,在使用中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季节条件,及时调整电解液密度(指标准温度下的密度值)。若活性物质脱落较轻者,则可将电解液倒出,使用蒸馏水清洗,然后加注相同密度的电解液, 若活性物质脱落严重者,蓄电池只能报废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54,183.59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