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行驶里程约12万km,配备手动变速器的捷达两气门轿车。该车去检测站检车时,尾气检测无法通过,但行车时没有异常现象。
接车后:用解码器检测,有混合气方面的故障码:16825,偶发;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流量故障:16995,偶发;制动开关,信号不明确:16556,偶发,燃油调整第一列系统太浓。清除故障码后,显示系统正常。
清洗节气门及喷油嘴后,数据有所好转,但还是明显超标。检查发现高压线断路,更换后,数据也是轻微好转,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怀疑三元催化器工作不良,加装三元催化器软载体,检测尾气,如表1所示。
加装软载体后,数据虽然可以通过,但是在标准下限附近,考虑到检测线的仪器会有一定的误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检测尾气的过程中,CO的值一直不稳定,跟其它车相比,高低变化范围比较大。在着车状态下,观察水温数据,发现当发动机从冷车升到64℃时,就不再上升,即使散热风扇开始转动,水温最高也只能达到64℃。因为一般车辆在风扇工作时水温为95℃左右,怀疑此车的水温传感器损坏。于是更换水温传感器,着车试验发现水温升到了95 ℃,此时散热风扇开始运转。从数据流上看,水温数据恢复正常。再次用尾气分析仪检测尾气,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已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交车后,此车去检测站验车,尾气检测顺利通过。
总结:
1.此车故障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水温传感器参数劣化是尾气排放超标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故障码的提示,应该属于疑难故障。也因为尾气分析仪在维修工作中提供的数据为我们的诊断指明了方向,才能很快的缩小故障范围,排除这起疑难故障。
2.因为水温传感器不能真实反映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使发动机电脑计算出的喷油时间过长,造成混合气过浓,使排气中的CO值上升,如果没有仔细观察排气中CO值的变化范围,以及水温传感器的反映,都有可能漏掉这一故障原因。如果水温传感器完全损坏,发动机电脑会存储上相应的故障码,反而更容易发现,所以是尾气分析仪与解码器的配合应用,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真分析,最终找到了此车的故障原因,不仅使发动机的排气达到国家标准,更使发动机的油耗降低,保护环境的同时为车主节省了费用,一举多得。相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所节省的燃油一定能把修理时的花费省出来。
3.在检修尾气的过程中发现过很多这样带病运行的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很难发现,这样既造成车辆的用车成本增加,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把尾气分析仪当做一个检验发动机燃烧效率的仪器,是一种完全合理的新思路,能让维修人员迅速了解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使维修有数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