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注意保养发动机润滑系统,就会给机器造成意外损害。机油量不足,供油不好便会造成润滑不好,机件磨损加快,严重时会烧损曲轴、连杆轴承和活塞。长期不更换机油和滤清器,机油太脏、油池内的机油含杂质太多,便会在机油集滤网上堆积,使机油不能顺利进行循环,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因此使发动机报废。
1.定期检查润滑油液面高度
发动机机油消耗属正常现象,汽车正常行驶机油消耗为1. 0 L/1000 km。因此必须定期检查机油液面,最好是在每次加油时检查。
发动机润滑油液面高度应经常进行检查。检查时,车辆应停放在平地上。待发动机停止运转后数分钟,润滑油全部流回油底壳,拔出量油尺,擦净油尺上的油迹后,将油尺重新插入油底壳,再拔出量油尺,油面应在最高和最低之间。必须注意的是发动机工作之时检查油面高度是不准确的。因为发动机的振动必将使得油底壳内发生油面的波动和飞溅。因此油面高度的检查是在发动机不工作时。
有些驾驶员常存在这样的心理,为了使发动机润滑得更好些,认为多加润滑油总比少加好些。因此,往往不按规定办事,所加润滑油超过机油尺上的标志。其实这是有害的。因为,油加得太多了,会增加曲轴转动的阻力,降低发动机功率,使大量润滑油窜入燃烧室烧掉,造成排气冒蓝烟,润滑油的消耗量增加。同时,使燃烧室与气缸内积碳增多,增大了活塞环与气缸的磨损,降低了发动机功率。所以加油前、后应用机油尺测量,使润滑油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一般以保持略低于油尺上刻度线为宜。
但润滑油油面过低也不好,当低于机油泵集滤器滤网时,则将有空气开始进入机油泵中,造成机油泵的泵油压力降低,从而导致各部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加速磨损及过热、甚至引起烧坏轴瓦等事故。
2.定期监测润滑油的质里
发动机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高温氧化和极压的作用,使润滑油中的添加剂性能丧失,而无法完成润滑油的功能。润滑油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会生成酸性氧化物,它对机件有腐蚀作用。润滑油在长期使用中机件的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会混入润滑油中,燃油、水也会进入润滑油中,而使其乳化变质。变质的润滑油必须更换,否则对发动机的寿命影响很大,甚至引发严重的机械事故。对润滑油质量进行监测的目的,一是可以做到及时换油、按质换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对润滑油进行检测,来监控发动机技术状况的变化,从而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3.注意识别“油水混合”现象
汽车在使用中打开水箱盖如发现加水口处水面飘有机油,即为“油水混合”故障。其故障的产生,有产品质量的问题,也有使用方面的原因。
缸体顶面有两个通主油道的油孔,紧靠它的里侧是水孔;水孔与油孔之间是缸盖螺孔,螺孔与机油孔被气缸垫上的一个椭圆孔所包容。由于气缸垫的质量问题,可能在椭圆孔周围出现琉松或厚薄不均的现象,而缸垫油道孔与水道孔距离很近,装配时缸盖螺栓如未按规定力矩及规定的顺序拧紧,或因缸垫的烧蚀,高压机油便有可能窜入水套,形成“油水混合”现象。
由于油水渗入,造成发动机磨损剧增。因此,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润滑油质量是否有变化,如发现油中有水,应及时查明原因,更换发动机润滑油。识别润滑油是否有水的方法如下:
(1)有水漏入油底壳后,油面明显升高。
(2)油中有水,润滑油被稀释呈乳白色,并伴有泡沫。
(3)油底壳内少量进水后比较难辨别,可先将发动机运转数分钟,用油尺把油底壳内的油滴在干净棉丝上,远离油箱,将棉丝点燃。品质纯正的润滑油易点燃,而有水的润滑油点燃后则发出“吱吱、叭叭”的响声。
(4)将油底壳的油滴在白纸上进行识别。有水的润滑油滴在纸上很快扩散,而纯正的润滑油则不扩散。
4.正确更换润滑油
发动机润滑油,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后,由于金属磨屑和外界杂质混合以及润滑本身理化性质的变化,会逐渐失去润滑性能,必须及时更换。影响换油周期的主要因素有:
(1)道路和气候情况。汽车在多尘道路上行驶,润滑油易变赃;在严寒季节,进入气缸的燃油易进入曲轴箱使润滑油变稀;在潮湿地区,曲轴箱易凝结水滴等,换油周期要相对缩短。反之,在柏油高级路面上和干燥地区使用的汽车,换油周期可适当延长。
(2)发动机的技术状况。新车或发动机刚大修的汽车,在走合期内换油周期应缩短。走合后,换油周期可酌情延长,一般不超过6000 km。
(3)更换发动机润滑油时应注意事项:
①将汽车停在平坦的场地上;
②趁热车放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
③更换滤清器;
④按规定拧紧油底壳放油螺塞;
⑤从注油口把新润滑油加入曲轴箱;
⑥用油尺检查润滑油油位。应在“max”和“min之间。
相关文章:如何日常维护润滑系统